第125章 能否引荐 (第1/2页)
“因此,丞相只需重兵布防此三城,庐江、江夏便可稳固。”苏晨分析,“刘备、孙权或能渡江,但后勤不足,对江陵威胁甚微。”
曹操麾下雄师数十万,犹为长江天堑所阻,江东与刘备兵力不过十数万,何足挂齿?
江夏、庐江已被曹军与江东联军重重包围,刘备欲突围并扩张领地,近乎无望!
“嗯,甚好。”
“如此局势,即便刘备侥幸占据江夏,亦是垂死挣扎,吾随时可挥师南下,将其一举击溃。”
曹操闻言,满意颔首。
“确是如此。”
苏晨淡然一笑。
众人渐悟,刘备外强中干,根基未稳,难成大器。
想通此节,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苏祭酒,接下来是否该议一议北方胡人之事了?”
夏侯惇略显急切地问道。
“自是应当。”
苏晨移步至地图北端。
异族之地偏远,图上标注稀疏,地名亦模糊难辨。
乌桓已败于曹操之手,被迫内迁,归顺朝廷,曹操亦遣官赴柳城监管乌桓,暂无后患。
鲜卑内部纷争不断,但与大汉交好,岁岁朝贡。
此番边境不宁,唯匈奴所为。
每至寒冬,匈奴便南侵掠粮。
近年未至,或因曹操、马腾屡败其众,令其心生畏惧,故蛰伏数年。
然世事难料,赤壁之战曹操失利,军心不稳。
北方匈奴亦蠢蠢欲动,欲趁火打劫。
然此事不难应对。
苏晨以为,匈奴此行或为试探,有利则图,无利则退,此乃其惯用手段。
但大汉疆域,岂容匈奴随意践踏?
若想全身而退,必付出代价!
“匈奴骑兵骁勇,北方地势亦利骑战。”
“以骑制骑,方为上策。”
“故丞相应集结所有骑兵,挥师北上,讨伐匈奴。”
“骑兵的装备、武器及给养均需优于步兵。”
苏晨续道:“反击需迅速且坚决,首战告捷于匈奴,再以步兵固守北疆重镇,阻其南犯。待时机至,再行歼灭。”
在彼时,对抗骑兵之优选仍为骑兵。
然,骑兵亦有强弱之别。
如西凉羌骑与白马义从等精锐,远胜常骑。
装备精良亦能增胜算。
但组建精锐骑兵需时费资。
依现状,仅能暂挫匈奴,难除其患。
昔日汉武帝倾国力亦未能灭匈,况今之曹操乎?
此事急不得。
“善!”
“返许昌后,吾即调集七州骑兵北伐,不胜不归!”
曹操壮志凌云,慨然应允。
“策略既定,若无异议,丞相可依计行事,随后返朝。”
“荆州后续,吾自处理。
一月至三月可定,届时归许昌。”
苏晨言。
荆州初定,棘手之事尚多。
且需防刘备、孙权之动。
故苏晨暂不能离。
拟局势稳后再返。
“如此,有劳先生了。”
曹操歉然望苏晨。
深知其性。
……
随性自在之人,
今担一州之责,违其本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