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乔迁新居自然是要好好庆祝庆祝,来上几炮…… (第1/2页)
“好的肖老板,我今天让人给你安排两万斤鱼,后天给运到市里去,保证晚不了你三天后上午装火车皮。”
“至于鱼保证运到哈市的时候,能有八成左右的存活。”
“至于我的鱼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存活度,是我搞的小玩意,让鱼即便在拥挤的空间,都不会缺氧而死。”
“好的,祝我们合作愉快。”
一晃五天过去了,在黄县一栋三层小楼一楼大厅中,苏汉东拿着电话跟一个名叫肖董成的老板聊着天。
肖董成是吴小龙所介绍的四位老板之一。
在吴小龙说给苏汉东联系了四位收鱼老板的当天,苏汉东便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他们。
并且谈好了送鱼的时间,以及他们要多少鱼的事情。
前天已经给隔壁大河县的魏长虹魏老板,送去了一万斤鱼,一共卖了六千三百五十,苏汉东这边得到了两千五百的抽成。
至于为什么没有是50%,因为这些鱼中,有不少是附近几个屯子里钓到的。
按照先前苏汉东和屯里人约定的,谁传授出去的钓鱼技术,而这些人钓到的鱼,可以分给他们一部分提成。
所以,从原先几个屯子钓鱼的事情,现在蔓延到周围十几个屯子参与到钓鱼的过程中。
并且……
这个速度还在扩张。
因为随着掌握到钓鱼技术的人,钓鱼水平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高,肯定会有更多人想着,将钓鱼技术传出去,主要是……
他们可以拿到提成啊!
加上现在秋收基本进入尾声了,而当地老百姓也是进入到猫冬囤货的时候了。
能在这个时候,靠着钓鱼赚一笔钱。
甚至是……
如果学到的钓鱼技术足够好,加上运气好的话,可能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赚到的钱不敢想象。
除了魏老板收走一万斤鱼之外,黄县供销社收了两万斤鱼,给黄县各机关部门上配送了一定份量的鱼。
这也是为了响应县委的号召。
县委已经通过这个项目了。
让苏汉东放手去做就行了。
供销社收走鱼,当然是给钱了,反正本身各部门想要供销社配送鱼,肯定是要拿钱的。
加上这个项目是牵扯到老百姓的收入。
各机关单位给钱也给的很痛快。
当然……
主要是一点,本身机关上就有吃饭补贴,就算不买鱼肉,也会买其他肉的。
相应县委工作,让参与钓鱼项目的老百姓,对于这个项目有信心。
在这年代,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开展一项什么工作,各部门之间可是能做到上下齐心的。
比起后世一些政府机关部门来说。
这年代的机关部门,还不太存在因为牵扯到利益,或者是政绩,而各部门之间彼此看彼此不对付的地步。
两万斤鱼,一共卖了一万三千二百。
落到苏汉东手中有四千五百。
而今天又和市里的肖董成肖老板谈好了,送两万斤鱼到市里。
他是将鱼运到哈市的,而从哈市再运送到外地的。
三天前,四位老板都来黄县进行实地考察了,在确认了鱼是纯野生鱼,并且还是县政府牵头的项目,对于鱼的来源上有县政府保证。
除此之外,他们四个都品尝到了这些鱼做出来的菜后,其鲜美馥郁的味道,让他们赞不绝口,当场都签下了合作协议。
本来他们就是做生意的,对于有如此好的野生鱼生意,自然是乐得做。
并且,苏汉东还能保持鱼的活度。
发明出来的供氧机,让鱼即便是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能好好的活着。
一些品质好的江鲜,那可是比海鲜口感上好多了。
只不过在这年代,因为运输问题,江鲜很难鲜活的运到外地罢了。
既然苏汉东有办法保持鱼的活度,这四位老板自然是很是乐意做这个生意。
加上还有县政府牵头。
在这年代,能和政府合作,可以让生意人在别人眼中地位上提高很多,上档次很多。
尤其是,还能免去一些相关部门带来的麻烦。
短短三天时间,他到手七千块钱。
不过,这些钱他都投入进去了,租了一栋三层小楼,一楼可以当门头房,二楼三楼可以住人,有连上暖气管道了,先租了三年,一共是六百。
这里主要是用来当办公的地方。
二楼三楼也可以住人。
他已经拜托关系,将电话给装上了。
有关系就是这么硬。
不然得话,要是搁在别人,装电话从申报到最后办下来,得十天半个月才行。
装电话花了两千块钱,这还是友情价。
这栋小楼是吴小龙给他租的,距离他的商贸行挺近。
用吴小龙对他说的,说这栋小楼,苏汉东好好装修一下,当做办公地点很是不错,主要是交通便利。
苏汉东表示感谢,觉得这栋小楼的确地理位置很不错,然后他就租下了。
至于苏汉东……
多少能猜出来吴小龙的心思,他是想要接近,然后调查他,毕竟吴小龙可是一个间谍,而苏汉东这么一个厉害,并且关系还很硬。
来自京都大院的人。
让吴小龙甚至是他背后的上线,对他心生警惕很正常。
而苏汉东并没有说要刻意躲避。
若是可以躲避的话,反倒是更容易引起吴小龙等他们怀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