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瀚海工业计划 东夏聚变实验 (第2/2页)
工作类型明确了,接下来是推进步骤
按照东夏规划组的设计,整个领地的工业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继续推进大规模光伏太阳能板的组网,并完成通向主要工业规划区域的线路连接,确保电力供应。
能源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步,是前三小,也就是小水泥,小化肥,小钢铁。
依托于已经发现的沙漠石灰石矿,搭建回转窑形成基础小水泥生产能力。
这是工业基建的基本保障。
小化肥的主体,是在已经启用的海水淡化厂南侧建设氨合成塔,依托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批量生产氮肥,供应和扩大农业生产,保障领地的粮食安全。
繁星大陆并不是一个粮食极大丰富的所在,长期大量的粮食采购注定是无法持续的,还是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小钢铁放在最后,不仅是因为它最重要,也是因为它最困难。
设备可以由东夏分批输送,但是,原料怎么办?
到目前为止,瀚海领周边还没有任何勘探出铁矿和煤矿的迹象。
要搞基础工业,这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东夏需要大批量购进这些工业原材料。
煤,还相对好说一点,不管是南部的溪月联邦,还是北部的兽人部族,都有发现过煤矿的踪迹。
且因为这个世界极低的工业水准,煤矿的用处大部分还是生活场景和作坊加工,价格低供应量大,一旦瀚海领抛出大单,自有商户和地方势力会组织开采。
反正煤炭这些东西,运过来的运费都要比矿体本身贵。
至于铁就比较麻烦了。
这玩意属于战略级别的资源,你说小批量弄个三五百公斤,给足了钱还有希望,但再往上,那就得靠非法途径了。
比如走私!
但再难,也得上。
连兽人都能买到钢铁,我人族领地凭啥买不到!
小钢铁的核心是建设起一个小型电弧熔炼炉,和一组氢基还原铁反应器,未来,为后两小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设备支持,也为进一步的探矿和初采提供支撑。
前三小基本成型之后,最后是后两小的依次落地,也就是小化工,小机械。
这都是复杂性最强的工业类别,小化工在民用领域,主要致力于非金属类配件的生产和加工,在军用领域,那就是为硝化纤维素反应釜提供材料,出产发射药。
小机械在民用领域,是就地生产各种探测设备,生产设备和维修辅助设备;在军用领域则是配合铸造机,冲压机等,打造子弹和炮弹的生产线。
内外仔细一梳理,感觉内部的困难已经没有那么麻烦了,剩下主要是外部的资源问题。
最后,是配合执行步骤,拆解到每一个执行细节的时间节点计划表,按照核心一级节点,重要二级节点,基础三级节点的分布方式,依次展开,事无巨细。
而在这份计划表的第一行第一页,排在首要位置的,是一个和工业毫不相关的事儿,叫做:建立宣传体系。
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瀚海领特别宣传部”的木牌就挂在了领主府侧翼最显眼的位置。
设立宣传栏,选拔宣讲员,架设广播站,招募采记编……
夜幕降临,瀚海沙漠的夜空第一次被一种奇异的、充满力量的旋律所划破。
“铛铛铛,铛铛铛,红旗迎风飘扬,歌声多么嘹亮”。
激昂的音乐第一次在瀚海大漠的上空响起,整个领地陷入了一片亢奋的情绪之中。
简陋的窝棚里,巡逻的卫兵,灯光下的工人,广场上的孩童……无数人翘首以盼,侧耳倾听。
而在遥远的东夏位面,同样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东安府的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迎来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实验。
实验的主要内容,叫做【特殊能量约束结构下可控核聚变的稳定性测试】。
毫无疑问,这就是陈默从繁星世界送回来的一套全新的,基本按照东夏实验思路打造的中型魔法阵。
从外形上看,它的底座是一块半圆形的石板,圆形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卡口,一道道亮银色的线条从石板的深处游出来,在开口处汇聚成年轮一样的圆弧,紧紧围着卡口中央的一枚法力灵晶。
石板的上部,则是由三面短支撑搭起的一个中空结构,顶部又是一块石板,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线条。
东夏科学院的专家第一次看到它,总感觉自己在看一块原始的,粗糙的,回路肉眼可见的巨型集成电路。
技术组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所有能观测的结构做了系统解析,这种各司其职的能量传输线路,正是用来传递魔法能量的路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本次实验相当于双系统启动。
外置这套神奇的魔法法阵,重点观测对等离子流控制的成果。
原本的设备全套保护措施一项不落,作为保底。
负责主持实验的,是来自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李泽院士,作为一名已经把近二十年的韶华都已经扑在这项事业上的老教授,李泽院士这一刻的感觉,既期待,又辛酸。
来自军方【玄鸟】小组的两名引导员一主一辅,站在了魔法阵的旁边,后排还有一个备用梯队,笔直的站在侧后方虚线外。
灵能引导之下,魔法阵被启动。
一道虹彩的亮光在虚空中浮现。
这是魔法阵附带的功能之一,灵能显化。
繁星大陆的灵能,看不见摸不着,尤其是在建立法术模型的时候,无法观测,导致魔法师们的传授效率极低,往往需要先将法术模型的样式固化到魔法石板上,让学员一遍一遍的练熟了,才敢进入下一个实操阶段。
但是,导师将真实的法术模型刻录上石板,学生再从石板的图样去还原法术模型,这一反一复,效率打了多少折扣不说,还非常容易出纰漏。
毕竟,法术模型是三维的,而石板刻录只是二维的。
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个,被誉为“王冠上的一级法术”的灵能显化。
它将空间中的法术模型的灵能轨迹点缀上微光术,微光晕染的颜色,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刚开始起手位置的灵能轨迹,就是淡黄色的,时间越久,颜色越深,直到最后变成浓重的橙色,一个五彩斑斓的法术模型,哪怕没有训导指点,聪明的学生也能知道从哪里起手。
淡淡的莹黄在空气中扭动。
当然,在这里,它不叫灵能,也不叫魔法,实验室使用的称呼,叫做星能,星体能量!
“星体能量模型构建程序规整,路径契合,结构达标!”
“检测模组确认,星能防护壁障已就位!”
“各单位已全部准备就绪!”
“实验开始!”
————
PS:本段不收费。
关于昨日的更新中独角兽的体型和重量问题,众多专业读者给出了标准计算,说8米长至少有几十吨重。
作者对这些东西不懂,有读者已经看出来了,奇蹄,壮硕,额角,参考的生物是犀牛,更准确的说是板齿犀。
当时查了不少资料,最终选择了信任百度百科……
请注意左上角“科普中国”审核标……
百度和读者,定有一个在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