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伦敦大学黑斯廷斯学院 (第1/2页)
埃尔德听得咂舌,连烟都忘了抽,半晌才回过神来。
不得不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短短五年的时间,亚瑟·黑斯廷斯,这位昔日在布卢姆斯伯里租屋内能饿到打滚的穷酸大学生,每个周末都得找他蹭饭的朋友,如今行情飙升,甚至都到了能定夺海军部文官员额的程度了。
埃尔德心中不甚感慨,他当即打算庆贺一番:“今天晚上还去阿尔罕布拉剧院看芭蕾舞吗?你那间包厢总是空在那儿,实在是太可惜了。”
“今天晚上我怕是去不成了。”亚瑟把视线从车窗外收回,手指轻轻摩挲着手杖的鹰头:“晚上得去参加一个酒会,黑斯廷斯侯爵安排的,说是家族内部聚会。我得去见见我那帮素未谋面的亲戚们。”
埃尔德一听这话,登时瞪大了眼睛:“你……你这就认亲了?我还以为这事情会拖上很久呢。”
亚瑟埋头戴上了白手套:“我倒是不着急,但是黑斯廷斯侯爵那边比我急,毕竟伦敦警务学校的训导主任刚刚出缺,这位置就和海军部的文官职位一样,有的是人盯着,前两天苏格兰场那边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警司私底下来找我聊这事儿呢。”
埃尔德半懂不懂的点头道:“看来他们也和我起了一样的心思,常年在一线寻死觅活的,事情办好了是应该的,事情办不好责任可是你的。想想也是,苏格兰场的警司听起来体面,但实际上哪里有去学校坐办公室舒服呢?”
说到这里,埃尔德又觉出了一丝不对劲:“亚瑟,警务学校出缺和黑斯廷斯侯爵有什么关系?”
亚瑟一挑眉毛:“你这叫什么话?那我问你,水文测量局出缺,和你这个跑船的又有什么关系?好位置总是有人盯着,警务学校的训导主任再不济,那也是从内务部支薪,而且还能在教育界混个名声,要是脸皮厚点,你就算说自己是大学教授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警务学校的教师明面上也是从伦敦大学调取的。”
伦敦警务学校的历史,说起来并不复杂。
简而言之,这是一所由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在苏格兰场任职期间创建的,用于提升现役警察素质、培养专业警察部队高级指挥官的学校。
作为英国第一个成体系的警察培训机构,这所学校迄今为止并没有收到任何一笔公开的政府资助,也未曾挂出任何正式的牌子。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如果要公开成立一所官方资助的警察学校,那无异于进行一场自杀式的政治冒险。因为在当时英国民众的眼中,“警察国家”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才会有的野蛮产物,而警察作为一种必要之恶,最好不要过多地进入公众视野。
因此,当时亚瑟费尽心思,借由苏格兰场与伦敦大学的合作关系,以定期培训班的名义,行警务学校之实,巧妙地将警察培训项目隐藏在一系列看似纯粹学术、甚至略显无聊的名目之下:例如《犯罪心理学基础》、《市政管理与公共安全》、《城市卫生与秩序维持》,甚至还有《犯罪现场证据保存与法医分析》等课程,都是在教授们的名义下进行教学。
这些课程的讲师名单上,经常能见到伦敦大学最负盛名的教授与学者们的名字,他们的参与无形中为警务培训披上了一层清高而中立的外衣,成功地淡化了公众的疑虑和批评。
在伦敦大学方面,这种委托合作也绝非毫无利益可言。
一方面,苏格兰场给予的教学资金悄无声息地流入大学账目,实实在在地缓解了这所新兴学府长期以来捉襟见肘的财政压力。
另一方面,这些挂名教授与教师们,也获得了与政府部门交好的绝佳渠道。毕竟能在这所学校里接受培训的警官,要么是年轻的业务骨干,要么是颇具影响力的苏格兰场中层警官,而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也将跃升到更高的位置上。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公开。因为公众倘若发现,所谓的自由主义学府竟然在暗地里替警察学校招揽师资、提供庇护,那恐怕……
总而言之,舰队街届时肯定会陷入狂欢,光是靠帝国出版公司,还不知道能否压得下来。
不过,借此机会,亚瑟倒是打算把这件事公开化,顺带以绝后患。
当然,公开化的意思并非伦敦警务学校正式对外挂牌成立,而是他打算以伦敦大学杰出校友的身份回馈母校,将手中握有的大西部铁路公司股票全数捐出,通过个人出资赞助的方式为母校捐助一所新的学院。
而按照英国大学新学院的普遍命名方式,赞助人是谁,就以谁的名字命名。
因此,这所新学院的名字将会是伦敦大学黑斯廷斯学院。
而黑斯廷斯学院的主要教学任务,与其他学院稍显不同,这将会是一所主营社会成人教育的学院,对外承接各大公司、政府部门业务培训和讲座的机构。
当然,由于这所新学院的名头还不够响亮,教学质量也没有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所以当下的主要客户只有苏格兰场。
黑斯廷斯学院有个姓黑斯廷斯的训导主任,赞助者除了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以外,还有黑斯廷斯侯爵,这应该没什么毛病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