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是巧合 (第2/2页)
边陲四界之中,在打击魔教这方面,大齐、大虞、姑苏这三大修真界的意见一直以来都是高度统一的,因为魔教是破坏稳定和繁荣的不稳定因素。
鲁国修真界就不一样了,作为魁首的五毒门和罗刹堂行事都是百无禁忌,下面那些势力有样学样,造成了如今的混乱局面。
正道和邪道就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虽然合称四界,但鲁国修真界一直显得格格不入,平日里接触和交流也是极少。
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有过这方面的怀疑,可五毒门以及罗刹堂却根本没当一回事。
后来正气宗暴露出底色,给这两家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才稍稍重视了一些,肃清打压了一番。
其中正气宗原本的蚀骨门就被打压的很惨。
不过也仅限于打压,明明蚀骨门是疑点最多的那一个,谁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两家要是不配合,宋长生等人再怎么怀疑也无济于事。
“无非是受利益驱使罢了,蚀骨门定然给了不少的供奉。
事到如今,我们得派人与他们陈述利害,血魔教这颗毒瘤必须拔除,大齐要是被攻破,鲁国修真界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这点判断力总该是有的。”
宋长生其实都能猜到一些罗刹堂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蚀骨门没有金丹修士坐镇,威胁不到罗刹堂的统治。
拔除蚀骨门于他们而言也没有任何的好处,留着他们反倒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便对他们身上的疑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也是他们不愿意配合大齐方面的主要原因。
这相当于是在他们的身上割肉。
不过,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金瞳妖君和血魔教联手,受威胁的不只是大齐修真界,同样还有一衣带水的鲁国修真界。
只要他们得到这个消息,肯定不会再继续放任下去。
石破天颔首道:“紫虚道友此言有理,老夫便亲自走上一趟,跟他们好好谈谈。”
作为大齐修真界目前唯一一位金丹大圆满修士,他亲自出马,份量可不是一般的重。
即便罗刹堂再不情愿,这下也得好好的考虑考虑。
众人又商讨了一番细节,随后便各自准备返程,在离开之前,宋长生向白子墨问起了三个人。
分别是天罡真人陈中方,曾经并肩作战过的苏鼎后人苏夜,以及苏鼎的弟子夏清雪。
陈中方是金乌宗距离金丹大圆满距离最近的修士,自从石破天突破金丹大圆满之后便多年不曾露面,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在闭关。
他突破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大齐修真界未来的格局。
同样也会改写未来和金瞳妖国之间的战局,在元婴真君不出的大背景下,金丹大圆满便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战力。
而苏夜和夏清雪都是金乌宗的金丹种子,是未来最有可能突破金丹的人选。
恰好他们三个又都具备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很长时间未曾露面了,因此他很想知道这几位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就看白子墨愿不愿意说了。
“师叔祖和苏夜都在闭关,至于清雪,尚在外历练,白某也不知她现在何处。”
闻言,宋长生眼底闪过一丝异彩,拱了拱手,和慕归白一同离去。
返回落霞城的路上,慕归白突然开口道:“金乌宗和天脉宗都在全力培养第三位金丹修士,你们也要抓紧时间了。”
“爷爷和月婵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便能闭关,希望金瞳妖国这段时间能够安分一点。”
宋长生明白慕归白的意思,在两宗都在不惜代价培养第三位金丹真人的情况下,宋氏和落霞城想要保持现有的话语权,就必须迎头赶上。
白正淳已经失败,接下来就只有看宋氏发挥了。
“如此甚好。”
慕归白倒是不担心庄月婵,好歹也继承了玉漱真君的全部遗产,连元婴都融为一体了,突破金丹期对于她来说难度并不大。
“对了,关于元婴真君转世重生,最近又有了新的消息。”
宋长生闻言顿时有些诧异,这么重要的消息,先前聚首的时候为什么不说?
“前段时间和大萧仙朝的一位故友交流得知,大萧仙朝在多年前也曾有过一例,试图转生之人乃是大萧王室万年前的一位老祖宗。
大萧王室一直在封锁相关的消息,我这位故友也是偶然之间得知。
除开玉漱真君,这已经是第三例了,都是万年前的元婴真君,这肯定不是巧合。”慕归白斩钉截铁的说道。
宋长生心中暗暗咋舌,慕归白这位故友也不一般啊,这么隐秘的消息都能得到,难怪先前没说,渠道估计见不得光。
虽然信息不多,但已经能够确定,这几位真君肯定是推演到了一些什么,所以才提前万年开始布局。
就是不知道,当年的他们到底窥探了些什么,不惜逆转天道运行规则也要施展重生之术。
这时候,宋长生莫名想起了天机阁灵机真君当初送给他的见面礼。
《洪荒星录》,占星之术的起源之书。
他一直不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他,毕竟他又不是天机师。
现在他心里隐隐有一种感觉,占星术,或许会给他想要的答案。
一时间,他不禁也动了想要学习占星术的心思。
他现在的修为正好符合标准。
“此去大臻仙朝,我遇到了天机阁的灵机真君,他送给了我一卷占星秘术,我们或许能够从中得到答案。”
慕归白闻言皱眉道:“占星推演之术,蕴含大因果,非等闲秘法,你可要考虑清楚。”
“弟子已经决定了,等先前委托万象宫炼制的丹药送达,我便打算闭一次长关。
短则十余年,长则数十年,这段时间灵州和东海方面便劳烦师尊和师叔看顾了。”
“这些自不必多说,占星推演非同小可,切记量力而行,莫要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