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229章 饱和式研发

第229章 饱和式研发

第229章 饱和式研发 (第1/2页)

“检查激光脉冲时序。”
  
  陈辉没有慌张,手指在电路板上快速敲击,“可能是同步控制器的高频干扰。”
  
  研究员林正则快速上前更换控制器。
  
  但更换备用控制器后,问题依旧!
  
  这次实验他们准备了半个多月,如果因为这个意外失败,哪怕能很快找到原因,也需要再等半个多月,陈辉不想等那么久。
  
  周围的研究员们依旧在努力的排查问题,但显然都是徒劳。
  
  沮丧的气氛在实验室中蔓延。
  
  陈辉眼角余光却忽然瞥见墙角的红外热像仪数据,燃烧室模型入口处的温度比预期高了80K。
  
  “等等,”他转身对吴志伟说到,“不是设备故障——是气流提前转捩了。”
  
  “转捩?”吴志伟愣住,“预仿真里边界层应该在x=250mm才转捩,现在才x=180mm……”
  
  “高焓气流里的空气分子解离提前了!”陈辉目光锐利,仿佛有两道实质的光芒从中射出,他调出实时热流密度曲线,“壁面热流比预测值高了30%,说明激波提前附着,边界层被提前加热,转捩位置前移。”
  
  他的手指在空气动力学图上划出一道弧线,“原来的PIV观测窗设在x=200mm,现在激波在x=180mm,那里的流速场根本不是预想的‘未转捩层流’,而是‘湍流混合区’——难怪相机拍不到清晰的粒子轨迹,流场太乱了!”
  
  一切豁然开朗。
  
  但团队还是陷入了沉默。
  
  原计划通过PIV获取“层流-湍流转捩点”的数据,现在转捩点提前了70mm,所有预设测量点都偏离了真实流场。
  
  更麻烦的是,燃烧室模型表面的微热电偶开始报警——壁面温度突破材料耐受极限(3800K),ZrB涂层边缘出现了细微的烧蚀坑。
  
  “必须调整观测位置。”
  
  陈辉斩钉截铁的说道,“把PIV相机移到x=150mm,那里还处于‘未受激波干扰的清洁区’。”
  
  他快速在平板上调出燃烧室的三维模型,“同时,用LIF系统重点监测x=120mm处的OH浓度——如果转捩提前,燃料混合的核心区会向燃烧室上游移动。”
  
  “但x=150mm的窗口是备用孔,”吴志伟犹豫,“石英玻璃的厚度只有3mm,高温下可能炸裂。”
  
  陈辉也冷静下来。
  
  但实验已经开启,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他思考。
  
  “用铜网加固,再浇一层水冷胶。”陈辉转身看向林正则,“现在每耽误一分钟,燃烧室就多一分烧穿的风险,林教授,联系加工组,十分钟内送加固窗口过来。”
  
  十分钟后,加固后的观测窗被装上。
  
  陈辉亲自调试PIV激光器的角度,确保光束能穿透湍流核心区。
  
  当新的触发信号亮起时,大厅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吸声——相机捕捉到了清晰的粒子轨迹,尽管背景噪声明显,但流线的扭曲程度证实了陈辉的判断——激波确实在x=178mm处附着,边界层转捩点比预仿真提前了65mm。
  
  “现在看LIF数据!”小吴突然喊到。
  
  屏幕上,OH自由基的荧光图像显示,燃烧区的峰值位置从预仿真的x=110mm移动到了x=95mm。
  
  “燃料混合提前了!”陈辉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计算,“转捩提前导致壁面摩擦增加,气流能量损失更大,为了维持总温,燃料喷射角度需要减小2°——这和我在修正模型里加入的‘催化反应加速项’吻合!”
  
  原来,陈辉在模型中特意考虑了高温下壁面涂层对H分子的催化解离作用,这一项在预仿真中被设为“次要参数”,但此刻,LIF数据显示OH浓度峰值与催化反应速率的关联度比预期高40%——正是这一修正,让模型在转捩提前的极端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预测能力。
  
  “调整燃料喷射角度,重新启动燃烧!”陈辉的声音带着兴奋。
  
  当H燃料以新的角度喷入主流时,燃烧室的压力曲线逐渐稳定,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峰值回落至2780K,PIV系统终于捕捉到了完整的速度场,激波清晰可见,分离泡尺寸与修正后的CFD模型误差仅2%,OH浓度分布与理论预测完美重合!
  
  “成功了!”林正则欢呼,陈辉来实验室时,他还因为陈辉的年纪产生过怀疑,但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快出成果,这太不可思议了!
  
  陈辉却盯着屏幕上的误差曲线,若有所思——在燃烧区下游,CFD预测的热流密度仍比实验高5%。
  
  他快速调出壁面微观结构图,发现涂层在x=220mm处有一处微小的裂纹——那是昨夜激光测厚时遗漏的缺陷。
  
  将缺陷位置在模型中标记起来,陈辉也松了口气,下一次,或许就是最后的时刻了,但现在,他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行。
  
  数学不会说谎,但它需要更多的真实数据。
  
  ……
  
  好好休息了一晚上,陈辉六点准时醒来,洗漱一番,吃了点东西,开始研读论文,推演模型,一直到八点,陈辉才去到食堂,再吃了点早餐,才去到实验室。
  
  刚进实验室,陈辉就发现氛围有些不对。
  
  “你好,我是何国伟,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出现在实验室的一个陌生中年上前来打招呼。
  
  “你好。”
  
  陈辉礼貌性的回应了一句,目光却看向了成飞总工段晓飞。
  
  段晓飞苦笑,“这位是研究流体力学的专家,何院士!”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一些流体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所以上面又派了何院士过来,再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跟陈教授一起研究燃烧振荡和热壅塞等问题。”
  
  “不过何院士的研究跟陈教授是平行的,你们互不干扰。”
  
  “只是何院士才刚来,很差人手,就过来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去何院士的研究团队。”
  
  解释了半天,陈辉总算明白了,好嘛,这是准备过来挖墙脚的。
  
  “并不算互不干扰。”
  
  何国伟在一旁补充到,“就跟平时科研合作一样,大家各研究各的,共享研究成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我这才刚过来,如果陈教授不介意的话,希望能把之前的研究数据跟我共享一下,当然,我后续如果有了成果,一样会跟陈教授共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