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加入伟大的基督教,成为护教骑士吧!对不起,我是锦衣卫! (第1/2页)
王徵对天主教的虔诚是毋庸置疑的,至少他对汤若望是这样说的。
崇祯三年,王徵还在老家泾阳县守孝,可能是实在闲得无聊,于是写信给在京的汤若望,邀请他来西安一起筹建一座小教堂,传播上帝的福音。
汤若望心动了:在大明多年,他一事无成,都快要忘记自己传教士的身份了,他都快被反向传教熏染成儒家圣徒了!
于是,他辞别徐光启,踏上了前往西安的道路。徐光启虽然极力挽留,想让汤若望继续给朝廷干活,但汤若望拒绝了,甚至连加工资都不能将他留下来。
徐光启感慨:这是多么虔诚的信徒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一定要提醒陛下警惕基督教才行!
但出于多年的情谊,他还是应汤若望所托,给他出具了路引凭证,并赠送了他一把工部新制作的掣电铳。
所谓掣电铳,可以理解成迷你版本的弗朗机炮,可以换弹匣的,虽然一个弹匣只有可怜的一发子弹,但怎么着也比前装枪便捷。
不过,追求更大的射速的同时,价格、耐久度和破甲能力都要打不少折扣,对付建奴差点意思,这是针对北虏和流寇的专属宝具,用来欺负路上的强盗土匪更是手拿把掐。
毕竟如今的陕西并不太平,徐光启虽然不支持汤若望传教,但也不希望他的这位西洋朋友把命给丢了。
汤若望拜别在京的朋友,开始乘船南下。小小的平底沙船,却让他找回了年轻时候跟随杰克船长横跨厄立特里亚海的激情!
他很感激他的营造官朋友的关心,但他能混到现在,也不是全靠上帝的庇佑的,每一个优秀的传教士,都应是经验丰富的探险家。
出发前,汤若望就已经雇佣了好几个护卫,其中还有一个曾经的帝国勇士,是参与了去年那场恐怖的帝都保卫战的勇士。
虽然他瘸了一条腿,但瘸腿的勇士也好过怯懦的健全者,想必他定能保护自己这一路的平安!
沿着京杭大运河,顺着河水顺流直下,只花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汤若望就抵达了山东鲁运河段。自宋时黄河夺淮入海,黄河的入海口便从渤海湾南移了数百里,大运河在此处与黄河相交汇。
于是,汤若望等人在此转向,换小船向西行驶而去。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次他们逆水行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好在夺淮河段的水流相对平缓,虽然他们的航行速度受到影响,但还是可以通行的。
汤若望原本以为将会走过一段孤独的旅程,然而这一路上的热闹远超他的预料。对于路途之中的种种见闻,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将这一切都记载在了他的日记里。
据他了解,他可能是继马可波罗以外,数百年来第一个深入中原腹地的欧洲人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带起了一股东方淘金热,最初他也是被马可波罗忽悠过来的。
到达大明以后,他发现大明虽然没有遍地的黄金,但大明的繁华却实实在在地让他感到震惊。他惊叹于大明的“治理与文化”,并觉得自己老家在“社会体系”上要比大明落后了不少。
不过,随着在大明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他也逐渐加深了对大明的了解,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帝国正在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常常让他感到一股莫名的悲伤,甚至是一股无名的怒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