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194章 好好干,好好活着!

第194章 好好干,好好活着!

第194章 好好干,好好活着! (第1/2页)

战乱时期,明帝国首都百业萧条,戒严解除以后,城内出现了报复性繁荣。
  
  悲伤被缓慢抚平,即使无数的白幡飘荡在这座帝国首都的每一个角落,飘洒的剪纸铜钱在地上堆积如同落叶。
  
  念经的和尚、贩卖科仪的道士也从他们藏污纳垢的寺庙里走了出来,京师的一段时间内,甚至一度出现了送葬的队伍过多而造成城门拥堵的情况。
  
  死后能够归葬家乡的士兵都还是少数,更多的只能由同袍收敛于义冢之中下葬,而后由驿卒将阵亡士兵的兵牌、告死文书、抚恤金送到阵亡士兵家属手中,并告知其遗体的埋葬地点。
  
  家属可以来京郊祭拜,但想动土开挖,将士兵遗骸接回家乡却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士兵下葬的时候,朝廷并没有办法征集到足够的棺椁,他们被葬在一起,与同袍层迭码放,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分隔的只有一领芦席。
  
  向来只有帝王的陵墓有着守墓人的存在,而朱由检决定给大明的皇室增加一笔额外的开支,那就是内帑出钱,招募一批伤残老兵,作为烈士陵园的守墓人,正式编制为烈士陵卫,每月给米一石,铜钱五百文。
  
  第一批应征的有三百四十三人,他们这批人凑不出三百条腿,大都是伤残得特别严重的士兵,他们一度感觉人生灰暗,绝望的情绪无法消解,甚至希望自己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成了现在这半死不活的样子。
  
  虽然皇帝并没有说要限定烈士陵卫的具体人数,但他们自己脑补了这是为了给特别困难的弟兄一口饭吃的福利机构,皇帝都穷到给士兵写欠条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
  
  他们并不清楚内帑的钱和朝廷的钱有什么区别,他们信奉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世价值观,觉得朝廷没钱了就是皇帝没钱了,他们过得好是陛下圣明,他们拖欠军饷、吃不饱饭,那就是皇帝昏庸。
  
  所以伤势更轻的、只是断只手的兵,没好意思应征这个岗位,而是把机会让了出去。在吃不饱的时候,明军的道德底线是非常低的,但吃饱喝足的时候,理智就会回归,荣辱观也会自动凝聚成形。
  
  这并不是皇帝或者长官的刻意宣传洗脑的结果,实际上,小兵不傻,他们只相信自己想到的,不会轻易听信上官胡诌,他们只是无力反抗,而不是完全愚昧、不谙世事,实际上,每一个人,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
  
  陵园的土地看着与周围的颜色不太一致,这是因为如今人们脚踩的是从地下翻出来的新土,三天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方圆百步的巨大深坑,为了挖掘这个大坑,前后累计调用了两千辅兵,耗时半个月。
  
  而后足有一万具将士遗骸在此归葬,土壤回填以后,这里成了一个凸出于地表的高台,而遗骨则深埋于地下数丈,避免了曝尸荒野、被野狗乌鸦啄食的命运。
  
  土建高台上,矗立着一块数千斤重的无字方碑,方碑周围则是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许多多正常的墓碑,小墓碑记载的是下葬士兵的名字、籍贯、因何、何时、何地阵亡。
  
  大方碑是用来题写碑文的,奈何朱由检没有这个文学水准,让文臣进献碑文,看了好几篇,却总觉得不对劲,索性就让石碑空了下来,方碑无声矗立,高大肃穆,看着似乎也挺带派的。
  
  就像碑下埋葬着的士兵,明明为帝国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却到死都没有对外发出自己的声音,就算他们的名字被记载了下来,但又有几个人联想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又有几个人真正聆听过他们的声音、关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呢?
  
  为了表达重视,也可以说是一场可耻的政治作秀,朱由检出席了陵园的首祭,祭祀摒弃了各种繁文缛节,尽量用普通士兵可以看得懂的形式、可以参与进来的形式,在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他们的皇帝在方碑前撒下三杯酒,插上了一炷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