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烧满清祖坟,开棺戮尸! (第2/2页)
选完大汗,会还要继续开。原本开会四大贝勒坐主位,现在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当了大汗,总不能让他还坐在四大贝勒下面吧?
于是阿济格就成了第五人,被夹在了中间,左边是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右边则是代善和阿敏。这阿敏跟莽古尔泰以往都是坐一块儿的……
“大汗,我等接下来当何去何从,你得出个主意。”皇太极主动开口提点道。
阿济格那叫一个尴尬,他何曾考虑过这种问题?他又没多少话语权,一直以来都是听皇太极的,指哪打哪。突然被问起,回答不出来的他脸都红了。
不过毕竟是年轻的旗主,能力还是有的,不至于完全是个草包。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如今我等饱掠了一番,自然应当班师回朝了,回去驱逐家中宵小。”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有内味了,这老十二当上了大汗之后,说话都变得文绉绉的了。四人倒也没有立刻就给阿济格下马威,而是同意了他的命令,并开始七嘴八舌地补充撤退的细节。
其中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攻下来的这座遵化城,还要不要守着。
这遵化是座古城,城周围六里有奇。万历年间,戚继光又加修遵化城池,使城墙基扩为3丈、墙高3.6丈,全部使用上好的青砖。时人言:“铜遵化、铁永平、箭杆插的玉田城”,这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坚城,更是战略要地。
皇太极坚持认为不能放弃遵化,其他人的态度就很消极了。本质上,要不要遵化讨论的不是这座城本身,而是往后还要不要继续南侵大明。
阿敏等人觉得他们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明军给弄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着招惹大明干嘛?
甚至只要大明肯互市,就算取消国号向大明称臣也不是不行,大明太恐怖,太深不可测了,他们怂了。
皇太极则觉得他们虽然输了,但要分清楚输的点在哪里,不能盲目地认为大明有多么强大。至少在面对他们劫掠的时候,大明是毫无反抗之力的。
他们以后可以派遣多道小股骑兵入关劫掠,这也是蒙古人一直在干的事情,没理由蒙古人能做,他们做不到啊?!
只要坚持“剪枝弱干”之策,烧杀明人百姓,持续削弱大明,总有一天大明还是会撑不住的。要不然什么都不干,任由大明恢复生机,封锁辽东,他们总归是会走上绝路。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很不错的,他的失败不是战略出了问题,只是高估了自己这边的执行力,低估了当下明军的战斗力。
阿济格看了看几位贝勒,忽然对自己现在的位置恍然大悟。他试探着说道:“本汗决定弃守遵化。”
说完,他用眼角的余光去观察几位贝勒的反应,只见三大贝勒没有吱声,显然是默认了他的命令。皇太极叹息一声,也没有多说什么。
“四贝勒,我们如今元气大伤,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几年之内或许不会再入关了。
而遵化孤悬,时间越久越难守住,到头来遵化还是要被明军夺去,而我等白白损失了兵力,得不偿失啊。
坊间传言,明失天命,待到天变之时,我等自然还会再回来的。”阿济格开口对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点了点头,也捧了一下阿济格说道:“还是十二弟你考虑的周到。”
阿济格悟出来的道理就是,他这个大汗就是个意见收集器,议事的时候,四大贝勒哪一边人多,他就倒向哪一边准没错。
不过他也不傻,不想一直当个人肉印章,于是主动提出了一个议题:那就是重新选一人来填充八大贝勒的空缺。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跟皇太极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通过“注资”稀释原始股份,进行资产重组,从而增加他这个大汗的占股,集权。
皇太极融资的对象是汉人和蒙古人,而他没有皇太极这样大的胃口,争取能够跟四大贝勒平起平坐,成为第五大贝勒就不错了。堂堂大汗,这个要求已经够卑微的了吧?
建奴在开小会,与此同时,大明的朝廷也在开大会,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看出来建奴要跑路了,他们携带了那么多的辎重,抓了那么多百姓,正是截杀他们的好时机,到底要不要再继续打?
朝堂上的官员们可激动了。之前一个月收到的全是坏消息,皇帝不作为,他们可不想陪着皇帝一起遗臭万年。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关键是要看态度啊!朝廷必须要表现出一个为国为民的态度啊!
放任建奴四处劫掠,官军不去剿灭,反倒是龟缩自保,是怎么一回事?坚壁清野,这是人干的事情么,百姓就那点东西,清掉了还不要了百姓的命?
朝廷以及群臣百官的名声得变得多臭不可闻啊!就算不贪名节,那各地的乡贤被建奴抄了家,以后谁来给他们孝敬啊?!
不过现在好了,扬眉吐气!那就打,把建奴全部消灭之,一年平辽,平辽之后放马南山,刀枪入库。这军费一年上千万,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白花花的银子都便宜了军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朱由检还是老一套,遇事不决问朱燮元。
朱燮元摇了摇头说道:“不能再打了。”
“如何不能打?朱尚书你莫非欲养寇自重乎?!”
“叉出去!”朱由检淡淡道。
“陛下,陛下,此千载难逢之机,可曾记得楚霸王项羽故事乎?陛下不能放虎归山啊……”
“跟皇太极谈一谈吧,东西可以带走,百姓得留下来。”朱由检说道。
毕自严闻言眉头一皱,但他还是忍住了,他是习惯算成本,但又不是真的缺心眼,解救百姓怎么说都是大仁大善之举,他要是跳出来唱反调,脊梁骨都要被戳断!
明军确实是不能再打了,主要是骑兵消耗太严重了,三河拦截战已经是极限了。现在并没有条件在建奴不察觉的情况下从遵化调遣大军,遵化距离边关就一个冲锋的距离,等到大军赶到,建奴早就出关跑没影了。
不过虽然不能打,但可以吓唬、威胁他们啊,让他们把抢走的全部吐出来不现实,但要他们吐一部分还是有机会的。
建奴要撤了,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大战结束了,大明又可以继续种田了。这消息足够令人激动,但更振奋人心的是来自辽东的战报:
第一阶段:
祖大寿率领骑兵八千,夜渡大凌河,避开后金哨探,迂回至海州,与毛文龙的东江镇骑兵夹击建奴守军,以火器破城,夺其粮仓,解救汉民三千余,屠剃发留辫者七千。
而后分兵三路:
东路:毛文龙七千骑突袭赫图阿拉,破城后执剑令“剃发者皆斩”,尽屠留守旗丁二千八百有奇,焚毁努尔哈赤陵庙,掘坟开棺戮尸,斩其首,悬其尸而去。
中路:祖大寿佯攻沈阳,牵制建奴守军主力,并派遣游骑扫荡沈阳方圆百里州县,夺粮秣万石,携汉民万余南撤,屠旗丁三千户,计万口!
西路:满桂率骑五千沿辽河扫荡,击溃科尔沁援兵,阵斩北虏千骑,屠旗人一万三千口,俘获牛羊马匹万余!
总计斩真夷三万两千八百有余,蒙古附庸兵千余。夺回辽东汉民四万七千口,尽迁至辽南安置。焚毁粮仓十二处、煤矿七处、城池三座,赫图阿拉祖庙尽成焦土。己方阵亡将士九百余,伤者两千。
不过以上是明面上的战报,只统计了旗丁,有很多人是不算作旗丁的!还有一份暗报,毛文龙他们没好意思拿到朝堂上,只是密奏给皇帝。
在另一份奏报上,他们说已经杀了建奴或是汉奸男女老幼二十多万人,汉女可以选择归附,旗女直接斩杀!
屠杀二十万不可谓不残忍,但相比于建奴在大明造成的杀孽,这只不过算是收了点利息而已,虽然很无奈,但也别无他法,毕竟明军的人数太少了,还要跟建奴守军纠缠,能有这点业绩已经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