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他等不及看我和另一个人在决赛相会 (第1/2页)
门德斯推开更衣室的门时,里面还弥漫着香槟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这群刚闯进欧冠决赛的家伙闹得正欢。
“伙计们!”
门德斯操着浓重的葡萄牙口音打招呼,“帕特里斯,今天你在左路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埃弗拉走过来,和他握了握手。
他身后跟着个穿运动服的瘦高个,棒球帽压得很低。
更衣室突然安静了两秒。
罗滕低头盯着那个瘦高的年轻人。
棒球帽檐下露出一张局促的脸——带着点雀斑,嘴角绷得紧紧的。
他吹了声口哨:“哇哦,曼联球星”
几个队友跟着笑起来,但没什么恶意。
正在往头上抹发胶的久利朝这边挥了挥手。
角落里的吹风机声停了。
罗伊把毛巾往肩上一甩,水珠顺着腹肌往下滑。
他转身时发梢还在滴水,但眼睛已经亮起来:“豪尔赫!”
罗伊低头看了眼自己湿漉漉的胸膛,刚要抬手示意,门德斯已经大步上前,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熊抱。
“喂,我身上都是水——”罗伊笑着提醒。
门德斯毫不在意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去他的西装,”他在罗伊耳边笑道,“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金球奖评委都得给你写感谢信!”
“穆里尼奥刚给我发短信,说这是他见过最完美的前锋表演。”
“希望5月26日能在盖尔森基兴见到他。”
罗伊朝更衣室电视努了努嘴,上面正在播放波尔图对阵拉科的赛前分析,“不过得先看明天他们和拉科谁能晋级。”
“相信我,若泽的球队明天肯定能赢。到时候决赛见,他一定会亲自来问候你。”
罗伊突然压低声音,嘴角带着狡黠的笑:“豪尔赫,这可是个绝佳机会——‘门德斯德比’,这个标题怎么样?我以及波尔图半支主力队,再加上他们的主帅全是你旗下的。”
门德斯眉毛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天罗伊,有时候我真怀疑你该改行当经纪人。”
然后,罗伊看向那个局促的年轻人,手掌在裤腿上擦了擦才伸出去:“克里斯蒂亚诺.好久不见。”
动作行云流水,就像对待自家弟弟般自然。
罗伊一把抓住C罗的手腕时,力道温暖而坚定,既带着不容拒绝的亲昵,又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他转头对更衣室喊:“都认识吧?葡萄牙的未来——”
“弗格森真是捡到宝了,今年金童奖要是给了别人,我就把《都灵体育报》总部拆了。”
罗伊笑着说,“记得去年《队报》问我谁是‘菲戈二代’。我告诉他们应该是夸雷斯马。”
“为什么?”C罗忍不住问道。
“因为克里斯蒂亚诺就是克里斯蒂亚诺,你跟谁都不一样。”
罗伊语气笃定,“现在看看,夸雷斯马在巴萨都快踢不上球了,而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球员。”
更衣室角落传来久利的起哄声:“罗伊什么时候改行当球探了?”
但C罗已经不自觉挺直了腰板,眼睛里闪着光。
虽然两人实际见面不超过三次,但罗伊的语气仿佛他们昨天还在一起训练。
“祝祝贺你们进决赛。”
C罗的声音有点发紧,但语气真诚了不少。
罗伊乐呵呵地摆摆手:“都是自家兄弟,说这些干什么。”
他顺手从更衣凳上拿起一瓶没开的矿泉水,拧开递给C罗,“下赛季欧冠,说不定就轮到你在决赛揍我们了。”
“以后多走动。听说马德拉岛的风景很不错?有时间我们可以聊聊。”
C罗接过水,防备消散大半:“你去过?”
“还没,”罗伊耸耸肩,“但豪尔赫总说那儿的海鲜饭值得专程飞一趟。下次你回葡萄牙,叫上我,咱们可以一起训练几天。”
门德斯站在两人身后,轻轻点头。
他太熟悉这个流程了。
先让年轻人放下戒备,再给个台阶下,最后留个下次见面的由头。
完美的社交节奏。
罗伊虽然只比C罗大五个月,同样十九岁,但一个像老狐狸,一个还像个眼神单纯的大男孩。
这时候门德斯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有几个英国明星刚看完欧冠,想跟你碰个面。领头的是裘德-洛,是通过好莱坞的葡萄牙制片人保罗-布兰科联系到我的。”
罗伊听完点点头:“行,我正好在伦敦多待两天。”
夜晚,伦敦Annabel's俱乐部。
是位于伦敦梅菲尔伯克利广场46号的私人会员俱乐部。
罗伊端着香槟,站在角落。
裘德-洛的私人派对热闹非凡。
罗比-威廉姆斯在钢琴旁哼歌,凯特-摩丝和朋友们说笑,埃尔顿-约翰举杯向他致意。
这时,英国导演、制片人丹尼-加农走了过来。
“听说你的故事比电影还精彩,”丹尼抿了一口酒,“我正在筹备一部叫《一球成名》的电影,想改编你的经历。”
《一球成名》讲述了墨西哥移民少年桑蒂亚哥从洛杉矶贫民窟清洁工逆袭成为英超球星的热血励志故事。
罗伊眉毛一挑,心里觉得好笑。
前世他可是把这部电影看了好几遍,没想到这一世居然要拍他自己的版本。
他抿了口酒,淡淡地说:“哦?那得看你怎么编了。”
丹尼兴奋地凑近,压低声音说:“听着,故事开头是这样的:2004年,加州比弗利山庄。16岁的罗伊-林(Roy-Lin)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父亲去给有钱人修草坪。他曾祖父是修铁路的华工,妈妈是法国移民。”
他喝了口酒继续道:“这个孩子总趁没人的时候,在雇主家完美无瑕的草坪上踢一个快磨破皮的旧球。而那家的小少爷呢?全套阿迪达斯最新款装备,连最简单的停球都接不稳。”
“想象这个画面:清晨的阳光照过来,一边是穿着褪色T恤的华裔小子行云流水地盘带,另一边是浑身名牌的白人小孩把球停出三米远。”
“罗伊的偶像不是贝克汉姆,而是齐达内。他在工具间墙上贴着98年法国队的海报,都快褪色了还在那儿挂着。”
罗伊点点头:“还好是齐祖。”
他晃了晃酒杯,半开玩笑地说:“要是亨利,这电影我可不拍了。”
丹尼会意地大笑起来,两人碰了碰杯。
“父亲总骂他:‘踢球能当饭吃?你爷爷扫了一辈子唐人街!’父亲想让他老老实实赚钱养家,觉得踢球是不务正业。但祖母偷偷塞给他一张齐达内的球星卡,还有自己攒了一辈子的私房钱:‘走吧,别像我们一样活着。’”
罗伊的表情微微变了。
“故事接着往下走——英超俱乐部访问美国。那天罗伊-林在酒店后门打扫卫生,闲着无聊就颠起了球。正巧被一个曼城球员撞见,那家伙跟孙继海有过节,看见亚洲面孔就来劲。”
“‘嘿,中国佬也会踢球?’那球员一脸讥笑。”丹尼模仿着傲慢的语气,“罗伊没吭声,把球往空中一挑,连续三个挑球过人,那家伙连球皮都没摸着。”
他做了个夸张的表情:“那球员当时的脸色,跟吞了只苍蝇似的。没过一周,试训通知就寄到了罗伊家。他爹二话不说把球鞋藏了起来,就撂下一句:‘要滚现在就滚,别指望再回来。’”
“你们搞电影的,就喜欢这种戏剧化的东西。”
“生活有时候比电影还精彩,不是吗?”丹尼笑着举起酒杯。
罗伊看着丹尼眉飞色舞的样子,轻轻晃着酒杯。
这时裘德-洛端着酒凑了过来,插嘴道:“要我说,为什么不能是加盟西汉姆联呢?”
他冲罗伊眨了眨眼,“铁锤帮需要你这样的天才。”
作为伦敦出生的演员,他从小支持这支东伦敦的球队,经常被拍到身穿西汉姆球衣观赛,还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对球队的热爱。
三人相视一笑,酒杯在嘈杂的音乐声中碰到了一起。
罗伊走出Annabel's俱乐部,钻进早已等候的迈巴赫62。
车子从后巷滑出,刚拐上伦敦的街道,就被蹲守的媒体围了上来。
几个记者拼命拍打车窗,还有人转身跑向自己的车,试图追上来。
罗伊靠在后座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几小时前,他还在海布里球场的草皮上拼杀,汗水浸透球衣;现在却坐在豪车里,刚从伦敦最顶级的俱乐部出来,和导演聊着要把自己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这种天差地别的生活虽然真实,但偶尔还是会让他恍惚——就像一脚踩在两条平行线上。
欧冠半决赛后,德尚破天荒没允许全队庆祝。
但埃弗拉和麦孔几个年轻队员还是按捺不住,偷偷溜去了伦敦的著名夜店;另一边,久利和罗滕几个老东西在酒店套房里支起了UNO牌局。
两边的电话几乎同时打来。
罗伊的手机里传来夜店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埃弗拉在背景音里大喊:“老大!我们在Soho区最火的场子!”
而久利那边的声音则温和许多:“罗伊,要不要来玩两把?罗滕说他能赢你三局。”
罗伊笑着婉拒了两边的邀请。
随即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助理希斯伦:“说说接下来的安排。”
“明天中午12点半,LeGavroche餐厅,二楼靠窗的位置。您上周就答应马克莱莱和加拉斯了,他们特意调了训练时间。”
“耐克那边催得很紧,”他继续道,“因为您在欧冠的16个进球,还有带领摩纳哥提前八轮拿下法甲冠军的表现,他们希望明天就敲定正式合同。不仅基础代言费比原本答应的要多,还准备了完整的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推广方案。”
“后天下午三点要去《442》杂志拍封面,他们临时把六月刊专题改成您的故事,摄影棚就在科文特花园。”
“晚上七点,天空体育和BBC的联合专访,安排在温布利球场的VIP包厢。他们特意找了您小时候在布洛涅踢球的录像带,说要做一个‘从街头到欧冠’的特辑。”
希斯伦正说着行程安排,罗伊面前的两部手机中,那部银色Vertu突然亮了起来。
希斯伦见状立即收住话头,等罗伊微微点头示意后,才快速说完最后一句:“.BBC那边说可以配合您的时间调整。”
罗伊伸手按下接听键,克莱尔干练的声音立刻从听筒里传出:“谈妥了。”
她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对方完全接受了我们的条件,包括全球广告投放比例和形象使用权条款。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