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说了多少遍,踢球的时候要称职务 > 第三十四章:这只是50人名单

第三十四章:这只是50人名单

第三十四章:这只是50人名单 (第1/2页)

随着香槟塔的灯光亮起,游艇派对逐渐升温。
  
  罗伊和莱科宁靠在吧台边,聊着上个月日本站的惊险超车。
  
  芬兰人难得话多,正比划着最后一个弯道的刹车点时,甲板突然骚动起来。
  
  吉赛尔-邦辰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踏上舷梯,海风把她金色的长发吹成一道流动的瀑布。
  
  跟在她身后的阿德里亚娜-利马挽着个皮肤黝黑的少女。
  
  邦辰踏上甲板时,布里亚托利立刻迎了上去。
  
  他亲吻她的双颊,意大利式问候里带着夸张的热情:“亲爱的,你迟到了整整三支香槟的时间!”
  
  邦辰笑着摘下墨镜:“弗拉维奥,你的派对永远值得等待。”
  
  她顺手从侍者托盘取过香槟,向泳池边的F1车手们举杯致意。
  
  布里亚托利此时正搂着邦辰的腰,向宾客们炫耀:“看啊!我的派对终于有了真正的女神!”
  
  邦辰优雅地翻了个白眼,却配合地举起酒杯,引发一阵欢呼和快门声。
  
  不一会。
  
  布里亚托利揽着邦辰的腰,大步走向罗伊:“来认识一下我们摩纳哥的足球王子!”
  
  他夸张地比划着,“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那个天才前锋。”
  
  邦辰停下脚步,双手自然地交迭在身前,用模特特有的审视目光打量着罗伊:“比报纸上看起来年轻。”
  
  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慵懒。
  
  罗伊主动伸出手:“很荣幸见到您,邦辰小姐。”
  
  邦辰优雅地将右手轻轻放在他的掌心,指尖微微下垂——这是个标准的社交礼仪动作,既不失礼又保持着距离。
  
  罗伊的手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力度,既不过于热情也不显得敷衍,“久仰大名。去年维密大秀上您那对天使翅膀,让整个纽约都屏住了呼吸。”
  
  2002年邦辰因为与某皮草品牌合作,善待动物组织(PETA)成员举着“皮草渣滓”标语冲台时,她从容完成了表演。
  
  算是维密史上的经典一幕。
  
  吉赛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成职业化的微笑:“看来你不只是个踢球的。”
  
  她抽回手的动作像收起一件展品般优雅。
  
  布里亚托利在一旁拍着大腿:“瞧瞧!我们的足球小子把超模都逗笑了!”
  
  他促狭地朝吉赛尔挤眼,“比你那个整天念叨环保的男朋友(莱昂纳多)有趣多了吧?”
  
  吉赛尔轻哼一声,顺手整理了下耳边的金发:“至少比某些只会聊引擎转速的家伙强。”
  
  利马的目光在罗伊身上短暂停留,红唇微翘。
  
  她像评估T台新人般将他从头到脚扫视一遍,从挺括的衬衫领口到锃亮的皮鞋尖,最后定格在他握着香槟杯的修长手指上。
  
  “嗯”
  
  她鼻腔里发出一声意味悠长的轻哼,转头对吉赛尔挑了挑眉,用只有她们能懂的眼神交换了意见。
  
  利马保持着一步的距离,微微倾身向前,带着里约热内卢特有的热情口音:“乔丹娜说你比她男朋友更帅呢。”
  
  她身后的少女瞬间涨红了脸。
  
  罗伊挑眉:“这位是?”
  
  “贾德尔家的宝贝妹妹。”利马把少女往前推了半步,“乔丹娜-贾德尔,刚从圣保罗来欧洲念书。”
  
  “她的哥哥是拿过欧洲金靴的超级射手.”
  
  “马里奥-贾德尔?”罗伊适时地问,“久仰大名。”
  
  “而且啊,”利马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却刚好让周围人都能听见,“这小丫头的男朋友可是曼联的新宠儿,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她促狭地眨眨眼,“就是那个在英超把后卫过得晕头转向的葡萄牙小子。”
  
  泳池边的灯光恰好打在乔丹娜身上,照出她羞赧又带着几分骄傲的神情。
  
  罗伊突然笑出声:“啊,我当然认识克里斯蒂亚诺。”
  
  乔丹娜眼睛突然亮起来:“您认识他?”
  
  “当然,”罗伊接过侍者递来的柠檬水,顺手递给乔丹娜。
  
  “C罗是我的小兄弟。”
  
  他眨眨眼,“下次见面记得告诉他,他的投篮姿势还是我教的。”
  
  两位超模笑作一团。
  
  乔丹娜捂着嘴笑起来,紧张感消散了不少。
  
  莱科宁不知何时又点上了烟,在缭绕的烟雾里对罗伊挑了挑眉,这动作翻译过来大概是“你可真会编故事”。
  
  利马适时地揽住乔丹娜的肩膀:“宝贝,现在你该相信了吧?连罗伊都说你男朋友前途无量。”
  
  少女低头抿嘴笑时,想起了两年前在里斯本第一次见到那个卷毛少年时的场景。
  
  那时的C罗还只会说“我要当世界最佳”。
  
  派对接近尾声时,罗伊看了看腕表,起身向派对主人致意。
  
  布里亚托利正搂着一位金发女郎说笑,见罗伊要走,夸张地摊开双手:“怎么,我的派对招待不周?还是今晚的美女没一个入得了你的眼?”
  
  罗伊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明天还有早训,职业球员的作息您懂的。”
  
  他顺手拿起外套,“感谢您的款待,今晚很愉快。”
  
  2003年11月6日清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罗伊的公寓。
  
  他刚冲完咖啡,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看邮箱界面。
  
  里面躺着一封新邮件提醒,发件人赫然显示为“法国足协官方”。
  
  他点开邮件,蓝白红三色的页眉下,一行加粗字体格外醒目:
  
  “征召通知:您被选入法国国家队大名单,参加11月15日对阵德国的友谊赛。请于11月13日10:00前抵达克莱枫丹训练基地报到。”
  
  手机屏幕亮起,显示三个未接来电,都是女经理克莱尔-贝特朗的。
  
  他走到阳台上回拨,电话很快接通。
  
  “早上好,进球机器。”
  
  克莱尔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背景音里还能听到她翻阅文件的沙沙声,“这半个月我快把欧洲飞遍了,总算把六家品牌的底牌都摸清楚了。”
  
  她顿了顿,“对了,希望你已经吹干了被拉科鲁尼亚球迷泪水打湿的头发,昨晚那场雨可真够大的,没着凉吧?”
  
  罗伊端起咖啡杯,靠在阳台栏杆上:“你比拉科鲁尼亚的雨更让我发冷。”
  
  “啊,这就是我们的足球诗人。”
  
  “那就长话短说。”克莱尔的语调重新变得干练,“六份报价,六个选择,每个都值得你认真考虑。先说耐克——”
  
  “耐克给了五年800万欧元,其中200万签字费立刻到账。”
  
  克莱尔翻动文件的声音传来,“如果你拿金球奖,每次再加200万;欧冠冠军每次100万。最重要的是”
  
  她停顿了一下,“他们会给你设计专属Logo,就像大罗的‘R9’那样。”
  
  “听起来不错。”罗伊啜了一口咖啡。
  
  “但有个问题,”克莱尔补充道,“大罗、小罗、范尼、亨利这些人已经是他们的头牌,你得和他们分资源。”
  
  她突然轻笑一声,“当然,我知道你那双眼睛里写着的潜台词,‘让这些先生准备好让位吧’。”
  
  “不过要提醒你,”克莱尔压低声音,“耐克在摩纳哥只愿意给到这个价。要是你转会去他们赞助的曼联、巴萨、阿森纳或者尤文.这个数字至少能再涨三成。”
  
  这份报价确实算有诚意。
  
  要知道,C罗在曼联穿着传奇的7号球衣时,初始每年赞助费也不过一百多万欧元。
  
  小罗拿到金球奖后,耐克给他的年赞助才200万英镑.
  
  按当时的汇率,200万英镑大概290万欧元,但那是2006年的价码,这些年足坛日新月异,一年一个价码。
  
  可就是这样级别的球星,后来转会AC米兰时,耐克居然还威胁要把赞助费降到35万英镑。
  
  首先因为米兰是阿迪赞助的球队,俱乐部赞助有排他性,2000年代豪门俱乐部普遍签署独家装备赞助,合约禁止球员在公开场合展示竞品。
  
  若穿竞品装备效力,每场都需支付上万欧元的违约金,还需额外支付画面马赛克处理费(当时技术约每场1.2万欧)。
  
  没错,竞品冲突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或物理遮挡,在转播画面中动态处理球员装备上的竞品标志,为了省钱很多时候都是物理贴标遮挡。
  
  直到2022年,耐克签约的加拿大球员阿方索-戴维斯为阿迪赞助的拜仁效力时,德甲转播方自动将其鞋款改为虚拟阿迪外观。
  
  其次是彼时意甲的曝光系数已经暴跌至英超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巴西人粗糙的团队也没有注意到原合同含有“俱乐部赞助冲突时重新议价”条款。
  
  “阿迪达斯六年900万,你必须穿齐达内代言那款Predator战靴,但会给你出新配色。”克莱尔语速加快,“他们在德国和法国市场给你配色销售额的1.5%分成。不过.”
  
  她犹豫了一下,“那鞋子带橡胶摩擦条,有些球员抱怨影响触感。”
  
  罗伊轻笑:“让我变成第二个齐达内?”
  
  “差不多。但分成上限不高,每年最多多拿七八万。”
  
  “彪马最直接,”克莱尔声音突然兴奋,“四年1200万,现金!每年希望你去非洲参加两次青训活动,额外会给活动赞助,如果亚洲市场开拓成功可触发续约奖金。”
  
  电话那头传来打字声:“不过我得提醒你,科特迪瓦现在在打仗。去年埃托奥去的时候,差点被流弹击中。”
  
  “我是不是得先去法国外籍军团受训一个月”
  
  “法国外籍军团?哈,他们严格遵守‘不收法国人’这条规矩,除非你来自马提尼克或者留尼旺。”克莱尔直言不讳。
  
  “2003年彪马在非洲足球装备市场增长24%,远超欧洲的7%,他们手握12支国家队赞助权,垄断了法语区58%的市场,但缺个顶级球星来复制当年贝利带火的营销神话,所以不惜砸重金挖人。”
  
  阿迪和彪马的创始人是亲兄弟,两者是竞争关系。
  
  阿迪达斯的创始人是阿道夫-达斯勒,而彪马的创始人是他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两兄弟在年轻时共同创立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经营理念的分歧和个人恩怨,他们在1948年决定分道扬镳。阿道夫以自己的小名“阿迪”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姓“达斯勒”,成立了阿迪达斯公司。
  
  鲁道夫则在小镇那条小河的对岸,白手起家建起另一家小鞋厂,并正式给公司命名为“彪马”。
  
  自此之后,两个品牌的恩怨正式拉开序幕,也是两个世界级品牌崛起的开始。
  
  在1970年世界杯前夕,阿明-达斯勒(鲁道夫-达斯勒之子)与霍斯特-达斯勒(阿道夫-达斯勒之子)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史称“贝利条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