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融群守我 敬敌知锋 (第1/2页)
然而,就在怨气即将将她彻底吞噬的刹那,她猛地停下了脚步!胸腔剧烈起伏,她强迫自己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混沌之气灌入肺腑,带来一丝刺痛般的清醒。她霍然转身——混沌中那些扭曲的幻听瞬间消散。
她望向那个同样因失言而懊恼、僵立在原地的男人。他不是那些心怀叵测的朝臣!他是楚凡!
是那个无数次与她生死与共、比任何人都清楚她每一次“直觉”背后是无数次血泪教训换来的敏锐洞察的楚凡!他的那句话,或许急躁,或许不妥,但根源绝非质疑她的能力,而是…担心!是刻骨的担忧她遭遇不测!
想通了这一点,堵在心口的巨石轰然落地。叶昭凤没有犹豫,迈开脚步,一步步坚定地走回楚凡面前。
她抬起眼,直视着他眼中混杂着懊悔与担忧的复杂情绪,语气平静得如同深潭,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坦诚:“楚凡,方才你说我‘总凭直觉冒险’,这话,我听着很不舒服。”她看到楚凡嘴唇微动想解释,抬手止住他,“我知道,我知道你担心我。但你要明白,我的‘直觉’,从来不是冲动鲁莽的冒险。
那是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在朝堂诡谲中沉浮、在万世池关卡里淬炼出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危险与机遇的敏锐洞察。它救过我,也救过我们,无数次。”
她的话语如同清泉,涤荡了两人之间因怨气而生的阴霾。楚凡眼中的懊悔化为更深的动容与理解,紧绷的气氛瞬间冰消瓦解。
十道关卡,十重淬炼。秘守之诺,争止之智,舍救之义,信破之坚,歉受之韧,距守之度,益伴之明,弱护之慈,言契之信,怨解之诚……如同一柄柄无形的重锤,千锤百炼。
叶昭凤与楚凡周身流转的脱凡境灵力,此刻已非简单的光华流转,而是化作一种温润如玉、深邃如渊、又蕴藏着无尽生机的奇异光轮。
那光轮之中,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符文生灭,映照着他们一路走来的所有感悟:对人性的洞察,对信任的珍视,对承诺的坚守,对边界的尊重,对力量的敬畏,对弱小的悲悯,对争执的超越,对怨念的化解,以及对彼此那超越生死、深入灵魂的理解与扶持。
他们相视一笑,万千言语皆在不言中。十指自然而然地紧紧相扣,两人的灵力在掌心交汇、融合,再无分彼此,圆融如一,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磅礴力量。
这万世池的无穷考验,其真谛已如拨云见日。它锤炼的,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孤高的、遗世独立的“强者”。它锻造的,是一个能清晰认知自我、又能与世界(包括最亲密的同伴)和谐共处、在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中守住本心、在生死抉择中懂得取舍、在怨愤委屈时保有清明、并最终能与所爱之人携手并肩、共同成长的——“人”。
带着这份历经万世磨砺、淬火重生的道心与智慧,两人再无迟疑,携手并肩,步伐沉稳而坚定,一步步踏入了前方更加深邃、却也仿佛被他们心灯照亮的混沌之中。
前路或许仍有万道难关,然心灯已燃,道侣同行,何惧之有?这万世之行,本身便是他们携手证道的最恢弘篇章。
万世池的混沌之气,此刻仿佛沉淀了人世间最厚重的烟火与沧桑。
叶昭凤与楚凡并肩而行,脱凡境的灵力在周身无声流转,光华内敛,沉静如深潭古井——历经百关淬炼,他们的道心已圆融通达,而眼前的考验,直指立于天地间的格局与担当,无关胜负输赢,只在人心取舍。
**群融关:心系千帆不逐流**
混沌雾气幻化出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泽。岸边,一群皮肤黝黑、手脚麻利的渔人虚影正吆喝着号子,撒网收网,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个整体。
见到叶昭凤与楚凡,他们热情地挥手招呼:“来啊,搭把手!一起干才热闹!”渔人间的默契深入骨髓:撒网需同起同落,收网要齐声发力,连那带着浓厚水泽气息的俚语腔调,都仿佛带着统一的韵律。
叶昭凤微微一笑,接过递来的渔网。她融入其中,撒网的动作却带着自身独特的韵律——手腕翻转间,力量更沉,时机更刁钻,那网仿佛有了灵性,总是能笼罩住鱼群最密集的区域。
一网起,银鳞跳跃,收获远胜旁人。渔人们起初投来诧异的目光,见她网网不空,那点不解便化作了由衷的叹服,默认了这份“不同”的卓然。
楚凡则在整理堆积如山的渔获时,没有遵循渔人惯常的粗放堆叠。他指尖灵力微动,鱼儿便按种类、大小自动分拣入篓,动作迅捷,条理分明,效率倍增。
他学着渔人说话,俚语腔调学得惟妙惟肖,却绝不会为了融入而说出违心的奉承或虚假的认同。
当渔人们为“该先卖大鱼快回本,还是先卖小鱼好出手”争得面红耳赤时,他平静地插了一句:“何不将大鱼小鱼分作两拨?一拨直奔城中酒楼,价高者得;一拨送往市井早集,薄利多销?”这主意既未盲从任何一方,又巧妙化解了争执,让渔人们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