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龙储粮 (第2/2页)
【经济上,朱绫缔造了一个与众不同。】
【之所以用与众不同,而不是‘前所未有’或者‘前无古人’这些形容词,则是因为朱绫的盛世与以往的盛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元代文人张养浩在《山坡羊》一词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此之前的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权贵的盛世,是地主的盛世,唯独不是百姓的盛世。】
【以无数人公认最强盛、最繁华、最富裕的开元盛世为例,但在大诗人杜甫眼中,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农民收获一百斤粮食,要纳税二十来斤,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一下子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即便是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是吃糠咽菜,很难顿顿都有粗粮,细粮更是想都别想,要是遇到灾荒年,易子而食,比比皆是。】
【有位文人这样说,百姓,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可谓是一针见血。】
【老百姓吃饱饭,就像未来朱绫开的爱龙仕卖的商品那样,属于奢侈品。】
【对于整个封建时代来说,老百姓不饿死,这便是盛世。】
【朱绫的大同盛世则完全不同,不是权贵地主的狂欢,而是老百姓的富足安逸。】
【为了实现这一点,朱绫可谓是煞费苦心。】
【朱绫做了三件大事,共同创造了盛世之基。】
【第一件,土地全面国有化,老百姓分到了国家分配的土地,之前为地主打工,现在为自己干活,干劲十足,生产积极性空前强大。】
【第二件,就是选育高产良种。】
【土地改革和高产粮种之前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现在重点要提及的是第三件事,成立专门的粮食机构,朱绫将其命名为‘龙储粮’。】
听到这里,两个世界的人怔了怔。
“龙储粮?”
“顾名思义,就是储存粮食,那就是粮仓吗?”
“粮仓很早之前就有了,每次秋收,总要弄个地方储藏粮食,家家户户都有,女帝成立这玩意做什么?”
“嗨,瞎扯什么呢,女帝聪明盖世,深谋远虑,她成立‘龙储粮’,肯定有她的用意。”
“这龙储粮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粮仓,否则女帝断断不会多此一举。”
“龙储粮能成为盛世之基,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大家认真看下去不就知道了。”
【龙储粮是粮仓,却与一般粮仓不同。】
【它的存在,并不是储藏粮食不变质,而是为了保障市场粮食供应,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
【民以食为天,只有把粮食问题搞好了,才能保障国家的稳定。】
说着,画面一转,时间线重新拉到洪武一朝。
洪武二十三年。
这一年,辽东地区水热丰沛,百姓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
粮食丰收,自然是一件好事。
家家都有几十亩地的百姓,自然喜笑颜开。
欢喜持续了没多久,他们又发愁了。
粮食产出那么多,辽东地区人口有限,根本消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