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子守国门 (第2/2页)
从古至今,河流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命脉所在。
当长江被驯服开发利用出来后,其本身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到了工业时代,万里长江的黄金水道,堪称世界天选之河,令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等世界级大河为之黯然失色。
与此同时,黄河流量小,冬天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航道阻塞等区位劣势,将在工业文明到来时变得越来越明显,并进一步制约流域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消彼长,两条大河流过的城市,经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首都定在南方地区,北方的衰落将不可遏制。
黄河是一位伟大母亲,辛苦哺育孩子,孩子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干不动了,孩子能嫌弃她吗?能把她当成累赘狠心抛弃吗?
当然不能。
黄河的衰落,导致整个北方地区衰落。
若要扭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北方定都,将政治与经济分开。
北方成为政治中心,南方为经济中心。
政治经济两手抓,南北合一,齐心协力,才能下好国家这盘大棋。
朱绫对于将来的规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迁都,并下重手治理黄河,盘活北方经济,缩小与南方的差距。
长江与黄河一样伟大。
黄河是农业时代的母亲河,长江是工业社会的父亲河。
工业社会来临时,黄河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治理好黄河的泛滥和泥沙,让饱经沧桑的老母亲重新焕发青春。
天幕中。
朱绫作为现代灵魂,跳脱出历史,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迁都北方是必然的。
朱棣是土生土长的古人,想的没有那么深远。
他顾众人反对,执意迁都北平,也在诸多原因叠加。
首先,朱棣的封地就在北平,是他的龙兴之地,意义非凡。
其次,北平的地理位置正好在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定都在这里,更有利于通知全国。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北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紧邻蒙古瓦剌和鞑靼等部族,这些部族时常骚扰北部边境,给大明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迁都北平,才能更好抵御外地入侵。
朱棣昂然道:“迁都北平,守护大明疆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王朝的风骨与浪漫,也就此奠定下来。
新大明。
“好,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愧是永乐大帝。”
朱绫双眼明亮如星,跳跃赞许之色。
明朝十六帝,她最欣赏的就是四叔永乐帝。
“啪!”
朱标也是抚掌大赞,喊道:“说得好!大明皇帝就该有这样的气节!”
天知道,第一期对比,他被另一个世界的朱允炆创得有多深。
子不教,父之过。
哪怕隔了一个世界,他也觉得丢人,恨不得找块豆腐撞死。
马皇后也是满脸欢喜:“另一个世界的老四,真是我朱家的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