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2/2页)
朱元璋呆呆望着天幕,一颗心怦怦跳动着。
上一幕盘点时,朱标就点破此事,说朱绫待在辽东迟迟不动,是学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还说朱绫未来有可能会利用老百姓来对付士绅、地主。
毕竟,朱绫已经在辽东,通过实践出真知,证明了人民的创造力无穷的,团结在一起的能量是巨大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老百姓的力量既然能推翻王朝,改朝换代,对付士绅、地主们,自然不在话下。
朱绫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引导这股力量对地主、士绅们狂轰乱炸,就能轻松达成自己的目标。
朱标叹道:“儿臣是猜到了这一点,可当真正看到她实施起来,还是大受震撼,拥有万夫莫敌之勇的人,往往嚣张自负、冲动冒进,到头来却毁了自己,项羽如此,吕布亦如此,绫儿这孩子在掌握如此强大军事力量和绝世武力的情况下,还能冷静思考,以智谋取胜,这一点才是真的难得。”
殿内众大臣听了朱标这话,又一次向朱绫投去敬佩的目光。
一轮轮对比盘点下来,众大臣已经被朱绫惊艳到渐渐模糊了性别。
智与勇,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特别是对帝王,智在文治,勇于武功。
文治牛逼的皇帝,武功往往差点意思。
反过来,武功厉害,武德充沛的皇帝,文治也就没那么好了。
譬如高梁河车神,打仗水平不行,骑驴车玩漂移,被后世之人笑话了那么多年,但在文治层面,着实是个厉害的,所以他死后获得‘太宗’的庙号,并没有多少人质疑其含金量。
再比如朱元璋,在武功方面,驱逐鞑虏,恢复汉家,稳入帝王前三,文治却差强人意,屡屡被人吐槽。
不仅是朱元璋,朱棣也和老爹一样,武功厉害,文治不行。
大明之所以能够出现永乐盛世,还要归功于朱棣有个好儿子,太子朱高炽文治相当牛逼。
父子俩一文一武,默契配合,才有永乐盛世远迈汉唐的美誉。
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文治武功同样牛逼,找不出什么短板的六边形战士皇帝,仅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人而已。
李世民之前,皇帝治国以尧舜禹为标杆。
李世民之后,历代大多数帝王,则以他唐太宗为标杆。
但在这一刻,他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权术、谋略、智慧、武功、军事,各方面找不出任何短板的六边形战士皇帝。
天幕中。
朱绫驻兵百万,对江南形成战略威慑,吸引士绅地主们将兵力都集中到前线。
老百姓们从大后方偷袭,轻松破防。
无数士绅、地主们被愤怒的百姓用锄头、扒犁、锤子筑死、砸死,尸体一具具挂在城楼上示众。
百姓们弄死了地主、士绅,抢走了屋内的金银,也没忘了折梅军的叮嘱,将地契和房契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