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教室 (第1/2页)
暴雨抽打着安汉中学的百年钟楼,张诚校长的手电筒光束扫过积尘的穹顶。1937年“抗战迁校纪念牌“上,“教育救国“四个字被蛛网覆盖,旁边是父亲1962年修复钟楼时留下的粉笔字:“钟声是文明的心跳“。
“张校,“技术老师小周举着破损的VR设备,“文物局说战时教室遗址属于保护范围,禁止数字化扫描。“投影仪上闪过学生们的调研照片:杂草丛生的防空洞里,残留着“安汉中学临时校舍“的木牌。教导主任***的保温杯重重磕在石桌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模考分析上,上周初三数学均分又降了3分!“他的中山装口袋露出半截《提分策略》,封皮上的“效率“二字与纪念牌上的“救国“形成刺眼对比。
深夜的实验室里,陈雨老师突然收到神秘邮件。加密文件里的老照片显示:1937年的战时课堂上,学生们在防空洞里用罐头盒当笔筒,黑板上方挂着“停课不停学“的横幅,讲课的竟是张诚的祖父张振国。“我们可以用AI生成场景,“林小夏突然推门进来,她的校牌背面“逃“字已被划掉,换成“破局“,“我在暗网找到当年学生的日记,里面有教室的详细描述。“女孩的眼睛在屏幕蓝光中发亮,像极了1937年照片里那个举着煤油灯的女生。
当VR眼镜里的防空洞逐渐成型时,张诚摸出父亲的旧教案,里面夹着1945年的《复校申请书》,祖父的字迹力透纸背:“敌人能炸毁我们的校舍,却炸不毁文明的火种。“教案空白处,年轻的父亲用铅笔写着:“父亲说,每个教室都该有扇望向未来的窗。“春分那天的家长会变成战场。林小夏的父亲拍着VR体验报告:“我女儿说在虚拟课堂里吃了发霉的窝窝头,这就是你们的教育?“投影仪上闪过某私立学校的广告:“VR提分系统,精准模拟中考场景“。“您知道窝窝头里掺的是什么吗?“陈雨突然举起试管,“是1937年师生们记录的'混合面'成分:麸皮、棉籽壳、观音土。“她点开学生制作的化学分析报告,“现在的孩子连食物都来之不易都不知道,怎么理解'学习'的重量?“
张诚望向窗外,临时搭建的VR体验区里,学生们正排队进入“1937教室“。***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队伍里,他摘下眼镜,小心翼翼地戴上VR设备,中山装领口露出道淡疤——那是1998年为抢救校史档案被掉落的钟楼砖砸伤的。
谷雨那天,VR项目组收到匿名举报信。教育局督查组闯入时,林小夏正在给虚拟课堂的“同学“分发用3D打印制作的“混合面“窝头。督查组长的手指悬在“停止项目“的文件上,突然被防空洞墙壁上的荧光吸引——那是学生用磷粉还原的抗战标语:“今天的每一笔,都是对抗战的支援“。“这是张振国校长的教学日志,“张诚递上修复的电子文档,“1938年,他们在这个防空洞里完成了初中三年的课程,毕业生中有17人奔赴延安,32人成为技术骨干。“屏幕上跳出对比数据:当年学生的数学平均分相当于现在的92分,而自主设计的“简易发报机“图纸被收录进国防博物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