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大宋文豪 > 第269章 改变世界的契机

第269章 改变世界的契机

第269章 改变世界的契机 (第1/2页)

嘉祐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距离礼部省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开封城的寒风裹挟着蔡河湿冷的潮气,吹过国子监略显空旷的回廊,轻易就穿透了回廊单薄的木壁,随后在庭院里打着旋儿,卷起几片枯黄的残叶,又狠狠摔在结了薄霜的青砖地上。
  
  陆北顾的居所,小院中的那棵老槐早已落尽了叶子,虬曲的枝干在铅灰色的天幕下伸展,更添几分冬日的萧瑟。
  
  院墙根下,几丛耐寒的墨菊也失了精神,蔫蔫地垂着花瓣。
  
  寒意无孔不入,即便门窗紧闭,那股子渗人的冷意依旧能从砖缝、窗棂间丝丝缕缕地钻进来。
  
  室内,陆北顾正坐在书案前。
  
  他身上裹着国子监新发的丝绵袍,外面还加了件厚实的夹袄,案角一只黄铜小炭盆里,上好的炭烧得正旺,散发出融融暖意,勉强在这方寸之地圈出一片暖域。
  
  窗纸上透进冬日午后稀薄的天光,与炭火交织,在室内投下朦胧的光影。
  
  光影映在他专注的脸上,也映着摊开的《春秋尊王发微》。
  
  张方平和范祥既已许了前程,他便心头再无顾虑,一心一意,只想着竭尽全力地提升自己的科举实力,好确保能够考过礼部省试的同时,拿一个较高的排名。
  
  毕竟对于举子们来讲,大宋现在的殿试已经不再黜落人了,所以通过礼部省试实际上就等于通过了殿试,而礼部省试的排名,往往也跟殿试区别不是特别大。
  
  故此,陆北顾算上每日去宋庠家里听课,基本上就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
  
  而在宋庠和国子监一众大儒的不断指导下,陆北顾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实力,已经突破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笃!笃!”
  
  就在陆北顾如往日一般勤学苦读之际,忽然传来了几下敲门声,这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突兀。
  
  “谁阿?”
  
  正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陆北顾微微蹙眉,不得已放下了书卷,起身去外面开小院的门。
  
  一股凛冽的寒气瞬间涌入,出乎意料,院门外站着的是张载。
  
  张载穿了身洗得发白的葛布深衣,外面套了层袄,头戴寻常儒巾,神情却很严肃,就仿佛这冬日的严寒都凝结在了他紧蹙的眉峰里似的。
  
  “子厚兄?”陆北顾微讶,连忙侧身让路,“快请进!这天寒地冻的。”
  
  张载走过小院,踏入温暖的室内。
  
  见陆北顾有些疑惑,张载也不是磨叽的人,他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今日冒昧叨扰,实是心中有难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京中又不知可寻何人讨论,故来此处以解迷思。”
  
  陆北顾心知能让张载如此急切地顶着严寒来访,必是遇到了极难解的困惑。
  
  “子厚兄但说无妨。”他说道。
  
  对于张载,陆北顾还是非常重视的。
  
  一方面来讲,张载这个人的品格很高尚,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另一方面来讲,陆北顾一直都认为如果他能够通过帮助张载完善“气本论”,来把哲学的未来引导向“可以推动自然科学产生”的方向而不是程朱理学,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陆北顾提起火钳,拨了拨炭火,让暖意更盛,又为张载斟上一杯早已煨在火盆边铜壶里的热水。
  
  张载接过热水等它自然冷却,用指尖放在杯子上面感受着那点暖意,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说道。
  
  “近日,我与明教大师契嵩禅师,论道数次。”
  
  “明教大师?”
  
  陆北顾虽然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子监里勤学苦读,但他仍然听过这个最近在开封城里名声大噪的“明教大师”。
  
  “明教大师”指的是杭州灵隐寺僧人契嵩。
  
  他是南方禅宗的代表人物,是被官家嘉许赐号、敕令入藏的高僧,写过《辅教编》《正宗记》《禅宗定国图》等主张“儒释调和论”的文章,正是当下儒释交融风潮中禅宗方面的旗手之一。
  
  在不久前,契嵩再次来到开封,官家褒赐他紫方袍,目前暂居在开封闵贤寺。
  
  因为契嵩名气实在是太大,所以每天前往闵贤寺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闵贤寺前面的道路都拥堵上了,这也成为了市井间的一桩谈资。
  
  “正是。”张载点点头,眉头锁得更紧,“明教大师学养精深,辩才无碍,尤擅以佛理贯通儒典,其‘孝论’一篇,言孝为佛儒共尊之根本,确有其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