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你跟古人讲星辰大海? (第1/2页)
“哗啦啦~~”
一百颗子弹率先掉落地面弹出弹珠声响。
接着一把黑色手枪悄然出现在江哲的左手。
正坐沙发上仔细看真实历史剧的江哲,顿时就懵了。
他低头望着冰凉的手枪,一脸迷惑。
“啥?”
“刚刚还在好好听课,结果听得好好地,这就来了?”
“而且枪,在夏国可是管制道具啊!”
“不行,得赶紧收好,免得被蜀黍抓去。”
他连忙弯腰将子弹捡起,心口不一地打开手机,上某宝购买了一副【真皮枪套】。
.......
此刻,不论是室内的学子或室外的夫子们,顿时眉头紧蹙。
他们仿佛察觉到某种自然奥秘!
确实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出现在他们的眼里。
只是,没有人去深究,试图解释为什么;甚至无法解释得清——东西总是往地面掉落。
难道,是引力,正在主宰着这个世界?
很快,室内14号学子开口询问,“先生,引力;究竟是什么?”
李时珍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
“这个事情,现阶段对你们来说,有点解释不清。”
“我们继续讲回人类起源;宇宙洪荒讲完了,那么该到我们生活的世界了。”
此话一出,学子们和室外的夫子们都懵了。
该不会你也是瞎编的吧,所以才扯开话题的吧?
20号学子王权严肃地举手:“请李先生细说,我们对这个都很感兴趣,我不相信您也不懂这个。”
李时珍感慨地回应:
“好吧!”
“引力,是物质对时空的弯曲效应产生的。”
“引力,是一个极重的物体对寰宇的一处产生了肉眼看不见的【波动】。”
“那【波动】形成了肉眼看不见的网,你理解吗,没人理解的;就连窗外的夫子们也不理解。”
忽然被Cue到,窗外老年中年夫子们嘴角止不住抽搐。
他们确实不理解,但不妨请格物学夫子来听嘛!
吴辽院长连忙吩咐身边人:“快,去请格物夫子来。”
“不用请了,我早就来了。”
吴辽问:“赵夫子,你听得懂吗?”
中年赵夫子摇了摇头。
“太深奥了!”
“这些知识就算请我的师傅来,他都得行拜师礼。”
“虽听不懂,但我能揣测到;引力就像【水缸】里的【平静的水面】;突然一个重物落下,那重物会在水面掀起一张持续一阵时间【水波涟漪】。”
“这个【水波】便类似李先生口中的【引力】的表现。”
“但真正的水波与真正的引力是不太相同的。”
“此刻我们脚下的地球,正充当着这颗巨大的【石头】时刻地冲击在寰宇之中,然后吸引附近的陨星降落我们大地。”
随着话落,吴辽院长等人一脸生无可恋。
不愧是格物学的,他们首次听,压根就听不懂。
陨星降落大地,他们理解。
至于为何地球吸引陨星...
那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难道不是陨星自己飞过来的么?
“咳咳,这个话题略过;我们继续看李先生怎么说。”
室内,李时珍的声音传来。
“地球比太阴大,从而拉住了太阴,从而不让太阴远离于地球——这是引力的表现。”
“地球被更重更大的太阳拉住——这是引力的表现。”
“虽然太阳在我们看来很小,但实际上,它离我们很远;远到大概3万万里。”
听到这话,台下的学子们顿时目光惊悚。
他们本以为太阳就那般大小,没想到在李先生口中竟如此之大?
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贤们不是已经算出来,太阳距离地球只有几万里么?
没想到结果竟然有3万万里之摇?
就在这时,李时珍微微一笑,给出了回答: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许多人都看过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的记载,先贤测算出太阳到地面日下无影处的距离为8万里,太阳的直径为1250里。”
“他算错了,错得离谱!”
“实际上,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也就是约3万万里。”
“而太阳的长度是139万公里,也就是278万里。”
“公里,是我自己开发的算法:1公里=2里地。”
“至于太阴,距离地球只有38.4万公里;相当于76.8万里。”
“而我们的地球的一圈长度只有:40075公里,等于80000里。”
“所以,根据太阴与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来看——太阳是最大的,也就是天体越大,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
“之后,我会教各位更加先进的数数计算方法;现在大家只要听个概念即可。”
此话一出,不仅是学子们,就连屋外的夫子们都傻眼了。
近大远小的道理,他们是懂的。
只是...
即使先贤们测算过太阳与太阴到地球的距离...
可结果,竟然是错的?
与真实结果对比起来,竟然错得如此离谱!
隐约之间,无人怀疑李时珍的算法真实性。
因为他们感觉...
这是正确的!
窗外教数数的夫子目光火热。
“先进的数术算法,他一定开发出了新的数术方法;才能如此精准的计算。”
吴院长一脸好奇,“你就这么认定他是对的了?”
数术夫子笑着连连摇头,“因为现在有许多数术家都计算过,但每个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可知的是:距离很远很远,远到难以想象!”
“只是他们每一个计算出都不准确。”
“但小李先生算出如此精确,肯定是有它法!”
“其实...我是被他那一股舍我其谁的自信赌他是正确的。”
“我现在非常期待他教数术!”
吴院长白了一眼这中年数术夫子:“额...”
此时,室内。
看着一脸好奇的学子们,李时珍问:“各位理解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