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星汉灿烂 (第1/2页)
夜幕降临。排成一列的射电望远镜,向夜空的深处发去询问。抬头望,这里有北京最美的一片星空,漫天的繁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星汉灿烂,有人循光而来。
晚间10点钟,满天的繁星在雷达的衬托下,银河也显得更加神秘。
大叔带着他俩进入观测室,打开穹顶。
射电望远镜是通过天线接收天体的发射的无线电波,这些电磁波被收集并聚焦到焦点上。通过使用探测器(CCD)将这些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数字图像或光谱,从而分析天体的成分、距离和运动等信息。
他俩晓得,虽然在理论上明白,但实际操作上还是生疏的。
大叔看俩人很是谦虚好学,也乐意去教他们。
斜看了他俩一眼说:“这些似乎觉得老生常谈,看你俩又如此认真;即使不拿笔记录下来,也必须牢记好信号的规律。接收到的原始信号是强弱变化的信号强度曲线。
比如说,5月15日,也就是前些天,俄罗斯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这是泽连丘克斯卡亚的RATAN(拉坦)-600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一个波长为2,7CM的强无线电信号,信号强度估计为0.75央斯基。接收到信号的具体时间是,18时01分15.65秒(恒星时)。
根据推算,RATAN-600接收到的信号位于武仙座,距离地球约95光年的一颗恒星系中发出,如此远的距离,信号经过衰减,地球还能收到相对强烈的信号,如果是地外文明发送的。
红色曲线为实际接收到的原始信号强度,绿色曲线则是假设信号源自恒星HD164595的话,理论上预期应该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
尽管吉尔斯特强调,(没有人宣称这个信号是地外文明所为),但不妨碍这条消息被炒成(有生之年系列的超级大新闻),在公众号或者朋友圈里吸引大家的眼球。”
坐在一旁的郝秋岩慷慨激昂:“哇塞,我也认为在有生之年能够有如此大的突破,在走不动道的时候,会对我的儿女们说,这是你爸爸耗费毕生的经历,得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发现了外星文明,我见到了外星人。”
米棣狠狠地瞅瞅他,说:“不要得意忘形,你想给自己点颜色?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
郝秋岩带有隐晦地说:“真的,你说的比唱的好听,赶紧学习观测吧,大叔不能陪我们过通宵。”
大叔听出了他的意思,冲他笑笑说:“学会它,拿下它,不是很难。”
又重新扭过头去,接着说:“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正负电子构成,由于正负电子的运动,所有物体都会向外发出电磁波,它们的波长由能量而定。宇宙中就有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包括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等等。
而射电望远镜实际上是无线电波的一部分,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了来自宇宙的大部分电磁波,只有可见光和部分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大气层。天文学把这一部分无线电波称为射电波。
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听取宇宙的声音,从而揭晓宇宙奥秘。但相比地球上的信号,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宇宙信号非常微弱。
打个比方,截止目前,即使将地球上所有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加起来,仍然没有一片树叶掉落在地上的能量大。
这些东西作为博士生,说是你们都懂,但我还是要说,射电望远镜的天线会感应到电磁波,并将感应得到的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由电压信号得到功率大小。这个功率值就是我们记录下来的信息。
实际上,它与卫星电视天线接收器的原理大同小异。”
米棣说:“我俩是本本主义,实践才能出真知。你告诉我们观测上面的知识,也是你这么年来积累的经验;像大叔这样的人,也是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