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面壁者,但元婴期 > 第261章 蘑菇们活不下去了(5k)

第261章 蘑菇们活不下去了(5k)

第261章 蘑菇们活不下去了(5k) (第2/2页)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两个独立的行星带。
  
  小行星带位于2.2-3.2(AU)轨道,内侧接火星轨道(1.5AU),外侧延伸至木星轨道(5.2AU)附近。整个区域呈环状分布,厚度约1AU(约1.5亿公里),总宽度超过2.5AU(约3.75亿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5倍。
  
  小行星带中的天体成分以太阳系原始物质为主,且大小差异极大,绝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都小于1公里,但也不乏矮行星级别的存在。
  
  比如谷神星(直径950公里)、智神星(520公里)、灶神星(580公里)。
  
  虽然这些矮行星的质量不如柯伊伯带的四大矮行星,加一起还没有只剩一半的冥王星大,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矮行星。
  
  小行星带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很低,几乎不存在经济价值。反而是地球、火星等行星的潜在隐患。要知道月球上几乎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基本基本都是小行星带的陨石砸出来的。
  
  6500万年前,毁灭地球上残余恐龙文明的那颗希克苏鲁伯小行星,也是从小行星带中脱离出来的。
  
  太阳系舰队在除了防御吞食帝国、防备三体舰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处理小行星带对陨石,减少其对宇宙航行飞船的危害。
  
  太空战舰每经历一次小行星带,其表面装甲都会遭到严重的损伤。
  
  如果按照罗清所设想的,让巨环泊入3AU,带来的威胁是极其大的。虽然吞食巨环已经失去了工业能力、太空舰队、360根‘日矛’、32000座大环发动机,但巨环本身的引力还在,引力才是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大威胁。
  
  大环的体积是地球的十二倍,因其内部中空的设计,其质量是地球的三倍左右,大环泊入太阳系之后,将成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质量仅次于木(318倍)、土(95倍)、海(17倍)、天(14倍)。
  
  太阳系是一个完美的恒星系,一个完美到令三体人嫉妒的恒星系,贸然引入大环级别的的天体,将会动摇影响整个太阳系的星系结构,短时间内可能维持平衡,但长期必定会导致太阳系动荡。
  
  如果大环贸然泊入3AU轨道,以大环的质量,足以引起小行星带的连锁反应,比如急剧增加小行星带的小行星脱离轨道的概率,增加太阳系内撞击的风险。而且大环的长期存在将会受到木星的引力摄动的影响。对地火金三星的直接影响虽然较微弱,但仍然有风险。
  
  如果按照恐龙们在几个世纪内吃完地球就走的计划,那自然不会影响什么。
  
  但巨环明显要常驻太阳系,这就必须要顾及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长效时间影响。
  
  毕竟,辉煌的太阳系一定、肯定、必将在宇宙中燃烧几十亿年,为太阳系带来几十亿年的恒纪元。
  
  人类不是短视的种族,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天文学家们给罗清的最佳答案是10~12AU,这个距离位于土星轨道外侧,该区域轨道稳定性强,木星(5.2AU)是太阳系最大的引力扰动源,这个距离远超木星的强共振范围,长期引力摄动可以忽略,而且无小行星带干扰。该区域位于土星环外侧,大环的引力不会引发大规模小天体弹射,对太阳系现有秩序扰动极小。
  
  对水、金、地、火、木等人类目前的传统势力范围几乎无影响。
  
  唯一的问题是,距离太阳太远,大环无法接收到充足的光照,自身将陷入低温与状态。失去了“生命”的大环,如果没有核聚变燃料补充,大环地表将下降至-130℃,大气层则会出现低温凝结。
  
  这种环境下,恐龙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要知道随着大环发动机的毁灭,大环已经消耗掉了所有的燃料,彻底“饿死了”。残存的轻核聚变能源体系勉强可以维持环内的温度稳定,但大环地表陷入了永恒的冻结是必然的事情。
  
  罗清也没法凭空变出一个小太阳出来。
  
  人类没有那么多燃料可以养活恐龙。
  
  吞食大环已经为它的侵略和吞食付出了代价,食肉恐龙几乎全部死在了战场上,罗清也不忍把剩下的几十亿头被当做预备食物的食草龙全部冻死,毕竟老家人皇签订万界友好条约时,可是把所有智慧生物一视同仁的。
  
  但自己没有人皇的实力,因此有些事情还是要动动脑筋,徐徐图之。
  
  思前想后,大环还是被罗清拖拽到了2.8AU的距离,这个距离最大的问题是会引动小行星撞击——这也简单,我成尊(划掉)我把小行星全部收集起来不就是了。
  
  要知道,小行星带的本质是太阳系形成时“未完成的行星”,在46亿年前,太阳系由原始星云演化而来,内太阳系的物质本应像形成地球、火星一样,聚集形成一颗新行星,但木星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过程,木星在形成初期就凭借强引力干扰了小行星带区域的物质。
  
  木星的引力拉扯使该区域的尘埃和岩石无法通过引力稳定聚集(即“吸积”效应),反而将已初步形成的小天体“星子”撞碎,阻止了它们合并成一颗完整的行星。最终,这些被打散的碎片保留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
  
  罗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小行星带,包括比如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在内的矮行星,全部收拢了起来,使其在引力的作用下自发聚集在一起,至于这些颗新诞生的的小行星放置在哪里……
  
  大环不是被‘咬掉了一口’吗?填上去虽然不够,但是把大环附近逸散的物质和碎片带全算上,再把柯伊伯带的物质搞一点,内部再稍微架空一下,倒也勉强可以填满。
  
  如此,一个修补了缺口的新甜甜圈出现在了2.8AU。
  
  而且人类舰队再也不用担心小行星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罗清伟大。
  
  至于引力摄动影响,罗清咨询了地球科学界和MOSS后也放下心来,大环的引力摄动至少要数百万年后才能出现明显效果,到时候人类文明早发展成泛银河系文明了。
  
  退一万步讲人类没发展,也还有罗清在,大不了每隔十万年把太阳系新‘九大行星’全部重新调整归位一下,就像是周期性修正钟表时间一样
  
  嗯,包括最大的木星,也不是不能调整。
  
  2.8AU也要比一开始的3AU更具备合理性,首先是2.8AU避开了3.2AU木星引力共振点,是兼顾光热与生存的最佳位置,单位辐射强度约100-180瓦/平方米,(约为地球的五分之一),足以支撑一般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大环理想的宜居带。
  
  大环上极度缺水,不存在海洋,没有卫星,因此倒也不用考虑潮汐锁定问题。
  
  虽然可能还是有的冷,但是以恐龙们的技术能力,倒也能维系生存了。
  
  暴龙卡尔心心念念的吞食文明畸形化在这一刻起得到了改变,凭借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大环上的生物们总算可以重新生活下去了。
  
  虽然很艰难,而且大环就是个铁疙瘩,资源贫瘠,但总算能活下去了。
  
  而且罗清将小行星带团成一团全部填补到了缺口位置,这个小行星带的总质量虽然只有地球的万分之一,但确实富含碳和水冰物质,也能解燃眉之急。
  
  没有了真正消耗资源的的三万座发动机,这点物质已经足够大环运转最低程度的生态循环了。
  
  恐龙们勒紧裤腰带,还是能活的。
  
  唯一的问题是……
  
  蘑菇们活不下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