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破庙 (第2/2页)
“要!”绥安兴奋的回答。
明渊燃起蜡烛,在起居室等待。之后和绥安一起找掌柜拿了灯笼,从南门出去,沿着城墙慢慢走。
这里没有宵禁,夜晚,守城的侍卫更加懈怠,坐在大门处呼呼大睡。
城外一片静谧,弦月悬在夜空,不远处的河流吞没了月光,泛着稀碎的微光。天空晴朗,不见一朵云,夜色与高山相接,分不清地与天的轮廓。
这黑暗的城外,只有明渊手中灯笼的光亮照亮一片。绥安拉着他的护腕,没一会就走累了。
明渊让她跳到他背上,背着她往前走去。
绥安鼓起脸颊,蹭蹭他的衣领,问:“要不我们回去吧?”
背着她的明渊会很累,而且她看这城外也没什么人,说不定刚才那少年在与他们相反的方向呢。
忽然,明渊停下,看向附近一处破败的建筑。
“有声音。”
绥安正眯着眼睛,闻言仔细看去。
是一座废弃的城隍庙,立在山坡上。杂草丛生,正门附近却干干净净。四周都是断壁残垣,地上是破砖碎瓦,牌匾只剩下一半,危险的悬在上面。门也只有一半,剩下半边空洞,黑黢黢的。
“是有人在里面吗?”绥安跳下来,轻声问。
“嗯。”明渊仔细听,“人不多,像小孩。”
“进去看看。”
明渊走在前面,到门口还敲了敲那半边遗门。
绥安喊:“有人吗?”
里面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但没人回应。
两人进去,灯笼一照,墙边坐着几个孩子,正抱着碎碗,眼睛里满是警惕。
绥安微蹙着眉,她靠近他们,他们立刻缩到墙角,挤在一起。
于是绥安蹲下,不再前进,和他们齐平,轻轻推开明渊手中的灯笼,不让光线直射孩子们的眼睛。
她声音温柔:“你们好,请问你们住在这里吗?”
她的视线移到他们手上的破碗,看着脏兮兮的陶器,有缺口,除了角落的人外,一人一个。他们斜着拿碗防止里面的东西撒出,借着微弱的灯笼光可以看到是水润的糊状物质,她轻声问:“你们吃的什么?”
无人应答,他们用戒备的眼神盯住绥安,紧紧抓着手中的碗,仿佛她一有动作,他们就会拿起碗砸她。
绥安仔细观察,是四个孩子:一个小女孩,看着很小,五、六岁的样子;两个九、十岁的男孩,其中一个左腿以扭曲姿势摆放;另一个抱着腿,脸色苍白,但脸颊通红,嘴唇干燥开裂,呼吸声很是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