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2/2页)
沮授见到曹操,冷哼一声,随即转过身去,对他视若无睹。
“诶,沮授先生,”曹操见状,故意装作惊讶的样子,“您这是怎么了?”
沮授依旧一言不发,满脸都是不悦之色。
曹操见状,连忙下令:“快,速速打开沮授先生身上的枷锁!”
甲士们听命,迅速解开了沮授身上的枷锁。沮授活动了一下手腕,然后迈步走到曹操面前,突然大吼一声:“沮授绝不投降!”
这一声怒吼,犹如惊雷一般,震得曹操脸色都有些发红。他定了定神,说道:“袁本初没有智谋,不采纳您的良言。您又何必如此执迷不悟呢?”
“我若能早点得到足下,这天下之事又有何可担忧的呢!”曹操感慨地说道。
然而,沮授只是冷笑一声,转过身去,并不答话。
曹操见状,继续说道:“昔日,先生曾向袁绍提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可谓高明至极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只可惜袁绍未能听从先生的建议,否则今日的曹操恐怕不会有如此称帝之名,更不会有今日这般辉煌的大胜。”
曹操越说越激动,“先生您身怀济世之才,却未能遇到明主,实在是令人惋惜。”
说罢,曹操稍稍退后一步,然后向着沮授拱手鞠躬,诚挚地说道:“我非常钦佩先生的才学,真心希望能与先生共同谋划大事。”
沮授显然对曹操的这番举动毫无兴趣,他左顾右盼,见周围并无他人,便迅速转身,如脱兔般狂奔而去。
曹操身旁的大将们见状,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迅速架起弓箭,瞄准了沮授。
眼看沮授就要逃脱,大将们毫不迟疑地射出一箭,那箭如闪电般疾驰而去,直直地射中了沮授。
沮授中箭后,当场毙命,倒在了地上。
曹操缓缓地闭上双眼,心中默念道:“沮授先生,虽然你我立场不同,但你的才华和忠诚令人钦佩。为你建坟,是对你的一种敬重。”
他睁开眼睛,对着身边的将领们下令道:“将沮授先生厚葬于黄河渡口,并为他立碑,以表我对他的敬意。”
张辽在收拾战场时,偶然间在袁绍的大营中发现了大量的书信。他随意翻开其中一两卷,粗略地扫视了一下,不禁眉头紧皱。
正当张辽疑惑之时,曹操巡视至此。张辽连忙迎上前去,将手中的一卷书信呈递给曹操,说道:“丞相,您快看!”
曹操接过书信,疑惑地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张辽面色凝重地回答道:“丞相,这些书信是在袁绍大营中发现的,里面的内容让人震惊。许都以及我们军中竟然有许多人暗通袁绍!”
曹操听后,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他展开书信,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只见这些信札中,尽是对袁绍的奉承和讨好之辞。
“哦,竟然有这样的事情?”曹操满脸狐疑地接过书卷,随意地扫了一眼。
然而,当他看清信中的内容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只见他眉头紧蹙,将手中的书信像扔垃圾一样丢进了信札堆中。
“丞相!”一直站在一旁的满宠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进言道,“这些信札都是从袁绍大营中搜出来的,上面的名字都是与袁绍暗通款曲之人,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信札上的名字,一个一个地点名,将他们全部收押并处死。”
曹操凝视着那堆信札,沉默不语,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不必了,将这些信札付之一炬吧。”
他的话语轻描淡写,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让在场的众人都惊愕不已。
“丞相,这是何意啊?”张辽等人纷纷面露不解之色,齐声问道。
曹操微微一笑,解释道:“当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难以自保,又何况其他人呢?这些人不过是为了自保而不得已与袁绍往来罢了。如今袁绍已败,若我们再追究他们的责任,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说罢,曹操大手一挥,示意手下人将那堆信札点燃。刹那间,熊熊大火腾空而起,将那些曾经代表着背叛与通敌的信札烧成了灰烬。
建安七年,公元二零二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袁绍。袁绍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最终气急攻心,吐血身亡。
临终前,袁绍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废掉了长子袁谭的继承权,而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