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章 师徒夜话,未来初探 (第2/2页)
我顿了顿,组织着措辞。
“我爷爷那辈儿,认识一位老工程师。”
“听说是旧社会过来的,懂点洋玩意儿。”
这部分是真的,我爷爷确实提过。
“小时候家里没人管,我就爱往他那边跑。”
“那老先生脾气有点怪,倒也不撵我,就让我在旁边待着。”
“看他拆收音机,拆钟表,有时候手不够,也让我递个零件,打打下手。”
“时间长了,天天瞅着,听着,可能……就稀里糊涂记住了点皮毛。”
我巧妙地把我前世的经验,嫁接到了这个虚构的“老工程师”身上。
用“皮毛”两个字,希望能降低一些冲击性。
“后来……不是运动嘛,家里也跟着出了点事,那位老人家……也就彻底断了联系。”
这个结尾,半真半假,关键的地方含糊过去。
放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听起来倒也有几分可信度。
王师傅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子上的豁口。
等我说完,他点了点头,没说信,也没说不信。
只是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酒。
“工程师啊……”他咂摸着这三个字,眼神里有羡慕,有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那好啊,有文化,懂洋文,能看懂那些弯弯绕绕的图纸……”
“跟咱们这些傻干活的老粗,那是不一样。”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
“咱们就知道闷头干,凭一身傻力气,换两手机油。”
“年轻那会儿,觉得能给国家造机器,光荣得很。”
“可现在……”他摇了摇头,又是一声叹息。
“这世道……真是一天一个样,老头子我有点看不懂了。”
“以后……以后这日子会变成啥样,谁也说不准呐。”
老工人的话里,透着一股子对未来的迷茫和隐忧。
我知道,这是变革前夜特有的躁动和不安。
旧的体系,那曾经坚不可摧的铁饭碗,都在悄无声息地松动。
王师傅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
我理解他。
但我毕竟是从几十年后回来的。
我知道,无论世道怎么变,技术,尤其是过硬的技术,永远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我拿起酒杯,轻轻和王师傅的杯子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王师傅,”我看着他的眼睛,很认真地说。
“我觉得吧,不管这世道怎么变,只要手里有门实在的手艺,走到哪儿都饿不死。”
我的语气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工厂要开工,机器就得转;老百姓要过日子,家里的缝纫机、自行车坏了,总得有人修。”
“只要咱们这双手还能动弹,就不会没用。”
“真正的好东西,好手艺,什么时候都有人需要,有人认。”
这话,听起来不太像我这个年纪该说的。
但它像一颗定心丸,实实在在地敲在了王德发的心坎上。
王师傅有点愣愣地看着我。
灯光下,我能看到他眼里的惊讶。
这小子,说话做事,怎么透着一股子……老成?或者说,远见?
就好像……好像他能看到一些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一样。
老头儿心里估计正犯嘀咕呢。
他看着我,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又像是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向前,你……你跟师傅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王师傅的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那双浑浊但此刻却异常明亮的眼睛紧盯着我,带着试探,带着好奇,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盼。
“你以后……就真的打算,一直待在这小小的修理铺,当个……修理师傅吗?”
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师徒俩相对而坐。
劣质白酒的辛辣还在喉咙里燃烧。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尘埃混合的独特味道。
王师傅的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悬在了这寂静的铺子里。
我的未来……会仅仅是这里吗?
我自己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今夜,也只是开始。
未来的路,在灯下,影影绰绰,还看不太真切。
但它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