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58章 《请榷卖硝石疏》

第358章 《请榷卖硝石疏》

第358章 《请榷卖硝石疏》 (第1/2页)

苏泽早早来到詹事府,今日又是给太子讲学的日子。
  
  他刚刚在公房坐下,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就过来请他过去。
  
  一边走,张宏一边说道:
  
  “苏翰林,武清伯世子来了。”
  
  原来是李国舅来东宫。
  
  苏泽连连点头,顺手将一小袋子银元塞进了张宏的怀里,张宏默契的一笑,就将银元塞进兜里。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明伦堂,苏泽见到了国舅李文全。
  
  李文全比起上次更要意气风发了。
  
  倭银公司的筹备委员会在协商会议后,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接着倭银公司发布章程,出资五千银元以上的,且本身没有担任朝廷官职的出资人,自动成为董事会董事。
  
  经过统计,剔除掉一些有职位在身的勋贵官员出资人,以及不愿意露面的隐形出资人,最终倭银公司确定了董事七十五人。
  
  这七十五人组成的董事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倭银公司的重大事务。
  
  仅仅依靠董事大会是无法控制庞大的倭银公司的,在这次董事会上,选出了七名常任董事。
  
  常任董事才是负责日常运营的人,这七名常任董事组成的董事局,将会决定倭银公司的日常工作。
  
  李文全自然高票当选,他也成为倭银公司的首任董事长。
  
  在当选之后,李文全立刻前往莱州,购买倭银公司的商船。
  
  倭银公司手握六十万银元的巨款,这几乎抵上大明一省一年的赋税总额了。
  
  而各省的赋税,省布政司衙门只能动用很少一部分,李文全这个董事长却能完全控制这笔巨款。
  
  倭银公司财大气粗,不仅仅买下莱州造船厂两年内的民船订单,又直接通过购买的方式,买下了十艘武装商船。
  
  再加上倭银公司董事们,纷纷将自己旗下的船队也挂靠在倭银公司下,整个倭银公司瞬间就有了四十艘商船!
  
  当然,这个数字只是看起来夸张而已,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只能近海航行的小船,但是经过报纸的一番宣传,也足以让人感叹倭银公司财大气粗了!
  
  就在前段日子,大明水师全歼了济州岛附近海盗,现在前往倭国的航线安全了不少。
  
  李文全向苏泽说道:
  
  “李某今日来,是向太子和苏翰林辞行的,我要随船队前往堺港。”
  
  苏泽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李文全竟然要亲自去倭国。
  
  要知道这个时代航海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不过想想也是,李文全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冒险精神,也不能在澎湖闯下那么大的事业了。
  
  李文全紧接着又说道:
  
  “此外李某今日来,还有一件事想要劳烦苏翰林。”
  
  “世子请讲。”
  
  李文全说道:
  
  “这次前往倭国,朝廷特批了倭银公司经营硝石许可,但是如今官方硝石价格大涨,工部硝石都短缺,所以李某想请苏翰林想想办法。”
  
  硝石?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种火药时代的硬通货,大明竟然也短缺了?
  
  产硝法,本就是中国的发明。
  
  明代硝石,主要提取自硝土。
  
  硝土,其形成依赖微生物分解作用。
  
  在厕所、猪圈边上,老墙根上,会形成硝土。
  
  将这些硝土聚集起来,破碎后注水浸泡,过滤后加入草木灰,再熬煮浓缩就能形成粗硝。
  
  再经过分离提纯,就可以得到硝石。
  
  大明有专门的硝户负责产硝,各地也有上交硝石的税赋。
  
  可以说,硝石生产,是极度依赖于国家组织能力的产业。
  
  官府必须要能让百姓上交硝土,还要有专门的技术来提纯。
  
  要知道这个时代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基层治理的能力,别说是组织基层百姓搜集硝土了,就连向基层收税都没这个能力。
  
  大明在这个时期,几乎占到了全球硝石产量的七成以上。
  
  李文全看了一眼苏泽说道:
  
  “其实这件也和苏翰林有关。”
  
  “和苏某有关?”
  
  李文全点头说道:“苏翰林提出四民平等,废除贱籍,很多硝户也因此脱籍,如今很多卫所的硝石工坊都停工了。”
  
  原来如此。
  
  和军户盐户一样,大明硝石生产也依赖于专门的硝户。
  
  而且大明还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民间私自制硝,对硝石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当然,这种管控到了隆庆年间也已经名存实亡了。
  
  民间制硝泛滥,市场上就有硝石贩卖,只要不是大宗的卖,官府也是不管的。
  
  硝,是人类重要的化工原料。
  
  苏泽并不会惋惜硝户的弃业,这种奴工制度下的硝石产出未必高效。
  
  原时空,大明后期的硝石产出就出了问题,因为硝户被时代压榨,最后产出的硝石纯度不够,明末火器的哑火率直线上升。
  
  而且这种官方控制的硝石产业,同样也有腐败严重的问题。
  
  在嘉靖朝,就出现过官方硝价要比民间还高的情况,胡宗宪在东南抗倭的时候,就从民间采买硝石。
  
  要解决硝石的问题,一个办法是堆硝法。
  
  这个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人和动物的粪便搜集起来,和草木灰泥土一起堆放,经过一段时间的硝化细菌作用,最终就能变成硝石。
  
  这个在大明其实很容易实现。
  
  京师这些城市,每日产生的粪便是很多的,京师就有很多人专门从事运输粪便的工作。
  
  只要将这些粪便管理起来,专门建立堆硝的工坊,就能够产出硝石了。
  
  除此之外,苏泽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赵令娴是四川人,而四川有很多天然硝。
  
  这些硝洞基本上是一些天然的溶洞,这些溶洞中的蝙蝠排泄,硝化细菌不断积累制硝,最后形成硝石矿脉。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海外了。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就在南美洲。
  
  不过跨洋贸易还是太远了一些。
  
  苏泽说道:
  
  “其实民间制硝一直都很繁荣,价格也很便宜,世子为何不直接从民间购买?”
  
  李文全看向苏泽道:
  
  “苏翰林,私自制硝是犯法的。”
  
  朱翊钧也看向苏泽,想要看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下子苏泽也有些头疼起来。
  
  硝石在这个时代,是妥妥的战略物资!
  
  硝石是火药的原材料,也是日后很多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涉及到军工、化肥、医药等多个领域,在今后几百年内,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