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47章 《请设公私协商制度疏》

第347章 《请设公私协商制度疏》

第347章 《请设公私协商制度疏》 (第1/2页)

高拱看完了苏泽的奏疏,紧接着就让中书舍人传给诸位阁臣,然后轻轻咳嗽一声说道:
  
  “诸位阁老,议一议苏子霖这份奏疏吧。”
  
  众阁老都是一目十行的政务高手,苏泽这份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大家很快就看完了。
  
  简单地说,就是在倭银公司成立后,苏泽建议为了保证前往倭国的航线通畅,派遣大明水师巡航。
  
  前往琉球一般有两条路,北线和南线。
  
  南线就是从东南沿海出发,抵达琉球以后继续北上。
  
  北线则是先抵达朝鲜沿海,然后沿着朝鲜的海岸线绕过朝鲜半岛。
  
  这两条线路都很成熟,但是也随着大明-朝鲜-倭国的贸易兴盛,出现了不少盘踞在贸易路线上的海盗。
  
  这些海盗其实来源也很复杂,大明人、朝鲜人、倭人都有,甚至还有南洋北上的海盗。
  
  但是由于大明和朝鲜都会清剿海盗,但是倭国还处于内战的时期,所以很多海盗都会将据点设置在倭国。
  
  其实嘉靖年间的倭寇,成分也是这样的。
  
  比如最有名的大海盗汪直,他就是大明人,他起家时候是做走私贸易的,“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
  
  汪直受到宇久盛定的引荐,并接受日本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约,以九州岛外海的平户岛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
  
  现在整个东北亚的海上也是这样的,各国出人,倭国的大名们提供据点和销赃渠道,新的倭寇海盗势力正在兴起。
  
  比如上个月王世贞考察了济州岛军港,在给皇帝的奏疏中,也介绍了朝鲜济州岛周围的情况。
  
  朝鲜国主向大明的求援确实是真的,因为朝鲜东面沿海地区和倭国隔海,所以很多倭寇侵占了朝鲜无力控制的岛屿,并以这些岛屿作为据点袭击朝鲜的海岸。
  
  这些倭寇还会袭击商船,大明商人报告的倭寇袭击次数也在逐年攀升。
  
  为此,现在登莱建造的商船,都要留下炮位,出海也必备鸟铳等火器。
  
  王世贞在奏疏中,也忧虑如今东北亚海域的安全情况,他担忧再出现一个和汪直一样的倭寇头领,统一这些零星的海盗势力,重蹈东南倭乱覆辙。
  
  所以王世贞在奏疏中,也赞同大明水师进驻济州岛军港后,协助朝鲜打击周围的倭寇,毕竟放任倭寇不管,养虎为患伤的还是大明,朝鲜才几个铜板可以抢啊?
  
  高拱改革内阁后,重要的奏疏高拱会拿出来,交给阁臣们共同商议。
  
  等众阁老们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高拱说道:
  
  “本官反对苏子霖这份奏疏。”
  
  听到这里,众阁臣都有些惊讶。
  
  苏泽是高拱的得意门生,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以往苏泽上疏,高拱就算是有不同意见,也很少公开反对。
  
  高拱说道:
  
  “倭银贸易公司乃是民间募资所设,朝廷水师乃是公器,岂有损公器而肥私的道理?”
  
  听到这里,众阁臣也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紧接着张居正说道:
  
  “上次水师巡洋南洋,所耗银钱近十万,士卒和战船皆有所损伤,正如高首辅所言,水师巡航东洋,有损公肥私之嫌。”
  
  但是赵贞吉却说道:
  
  “本官以为不然。”
  
  “朝廷水师巡航,又不是为了给倭银贸易公司护航。”
  
  “难道是倭银公司不去倭国,我大明水师就不巡航了吗?”
  
  “东洋之上倭寇滋生,如果不先剿抚一部分,再养出先帝朝那样的巨寇怎么办?”
  
  赵贞吉旗帜鲜明的支持,高拱的目光又看向雷礼和殷士儋。
  
  雷礼以自己不通海务拒绝表态,殷士儋也给出了一个类似于高拱的意见,认为不能开此先例。
  
  内阁达不成统一的意见,那高拱就说道:
  
  “那就各自票拟吧。”
  
  达不成共识的奏疏,阁臣就各自票拟,等众人将票拟写好,高拱又交给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加急送到司礼监。
  
  ——
  
  阁臣达不成统一意见,隆庆朝的司礼监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送到了皇帝面前。
  
  而隆庆皇帝面对这份内阁大部分反对的奏疏,也是有些头疼,又发给科道商议。
  
  但是这一次六科和都察院却十分的克制。
  
  大概是被苏泽搞的有心理阴影了,六科都察院这次没有再进行什么道德批评,而是就事论事的讨论这件事。
  
  但是依然是反对的声浪占据大多数。
  
  七月二十五日,隆庆皇帝再次扩大,将苏泽奏疏发往有司衙门,就连报纸上也刊登了苏泽的奏疏。
  
  而这一次的声浪则更大了。
  
  最激烈反对的,就是《新乐府报》了。
  
  主编何心隐亲自撰写文章抨击苏泽,指出这是“损朝廷而利私器”的行为。
  
  何心隐论述,倭银公司所的利润,最后都是股东分红的,这等于是朝廷将钱发给这些股东。
  
  何心隐同时也忧虑的写道:
  
  “朝廷之税赋,取之于民,则应用之于民,以平贫富、济苍生。”
  
  “若以此公器私用,助富者益富,而贫者益贫,则社稷之基何以得安?长此以往,非长久之计也。“
  
  但是《商报》这一次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泽这边,主编范宽也撰文道:
  
  “诸君所论“损公肥私“之虑,吾不敢苟同!倭银公司股东岂非我大明之民耶?”
  
  “当知海路通则百货通,百业兴则万税足。今以水师护航之小费,换倭国白银之巨利,更绝汪直辈再生之患,实乃以朝廷公器护天下公利也!”
  
  刚刚回到京师的沈一贯,在入城的马车上就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他刚下马车就冲到了报馆。
  
  “一甫兄,子霖兄呢?”
  
  “肩吾兄从朝鲜回来了?”
  
  罗万化有些高兴,沈一贯随王世贞出使的时候,报馆也冷清了不少。
  
  “一甫兄,子霖兄这份奏疏你看了吗?”
  
  罗万化叹息道:“子霖兄上书的时候,我也曾经劝过他,认为这样不妥当,但是子霖兄还是要上书。”
  
  “那子霖兄呢?”
  
  “去东宫了,据说是商议组建倭银公司董事会的事情。”
  
  沈一贯说道:
  
  “吾等在出资认购了倭银公司的股份,正是应当避嫌的时候,子霖兄这份奏疏不是给了攻击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