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51章 群臣疑似有些太极端了

第251章 群臣疑似有些太极端了

第251章 群臣疑似有些太极端了 (第2/2页)

明代大臣写奏疏都会留存副本,这是方便大臣在致仕后编纂自己的文集。
  
  明代的重臣一般都会将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奏疏编成奏疏合集,这也是明代史料丰厚的原因,这些都是亲历者第一手的史料。
  
  苏泽的思绪又发散开来,日后自己的奏疏合集该有多厚啊?
  
  沈一贯又问道:“子霖兄,你说陛下会不会同意出征倭国?”
  
  苏泽想了想,摇头说道:
  
  “圣意难测啊。”
  
  说完这些,苏泽连忙说道:“两位兄台,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事,先回去一趟。”
  
  说完这些,苏泽就匆忙赶回家里,寻找上一次奏疏的副本。
  
  ——
  
  ——【模拟开始】——
  
  《奏请设靖海巡防舰队督察琉球防倭事疏》送到内阁,阁老们都票拟赞同你的奏疏。
  
  但是更多的奏疏被送到内阁,大批官员上书主张强硬惩办倭国。
  
  隆庆皇帝又不甘心简单处理倭国的事务,留中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看完结果,苏泽微微叹气。
  
  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这大明朝怕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皇帝也明白强硬派的上书不可行,但可能又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于软弱。
  
  明明是最好的机会,却因为群臣、皇帝的各怀心思,最后错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改革如此难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团的反对,好歹知道这个利益集团在哪里,只要针对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在朝的执政者对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互相交织,各方势力互相拖后腿。
  
  更怕的就是这种,完全是因为官僚机构的惯性,大家只是为了不犯错少犯错,就反对真正有价值的提议,最后错失了良机。
  
  这种事情不仅仅防不胜防,还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为了推动改革还需要协商做一些妥协。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苏泽果断选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62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也在好奇,系统会怎么安排,让朝廷通过自己的奏疏。
  
  ——
  
  “爹,是大哥的来信!”
  
  张嗣修是张居正的次子,自从长子张敬修离开京师,前往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后,张嗣修就代替兄长的职责,侍奉张居正。
  
  张嗣修今年十五岁,也是出了名的神童。
  
  比起兄长,张嗣修的性格更加活泼一些,也开始协助张居正处理一些私人事务。
  
  张居正听说是长子的信,面无表情的说道:
  
  “放下吧。”
  
  等到张嗣修放下信离开书房,张居正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张敬修的来信。
  
  开头是向父母问安,这是儿子给父母家信的格式,张居正跳过这些内容,看起信件的正文。
  
  张敬修也不是第一次写信了,他前往登莱后,每个月固定往家里写两封家书,由张府的家丁快马送回来。
  
  张敬修在信中讲了自己在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的内容。
  
  登莱海防教习所会让学员先在陆地上学习理论知识,等到理论知识合格之后,才会登舰现场学习。
  
  张敬修是能考中举人的读书人,在一众学员中也是掌握最快的。
  
  他入学最晚,但是和最早一批学员通过了岸上的笔试,获得了上船学习的机会。
  
  张敬修写自己学习操帆的课程道:
  
  “教习引儿观操舵之法,言此舰可逆风取‘之’字航迹而行。儿以苏翰林格物之学分析计算,方知道这三桅十二帆之妙。”
  
  “西洋造船亦有可取之处,今我登莱造舰,博采东西之长,何愁海波不平?”
  
  “更携红衣大炮六门,射程倍于旧铳。”
  
  “罗盘师授测算潮信之术,以象限仪度日月星辰,虽雾隐涛狂亦不失途。”
  
  张居正看着书信,摸着自己的胡子连连点头。
  
  他并不是很支持张敬修去航海,但是看到长子信件中透露出的兴奋,张居正想到了青年时期的自己。
  
  那时候自己考上进士,入馆成为翰林,可谓是年少得意。
  
  但那时候朝堂昏暗,正直官员没有出头之日,年轻的自己告病归乡,沿途也游历了大明的风光。
  
  也就是那个时候,张居正见到了不少民间的问题,看到了民间的困顿和疾苦,重返朝堂后才有了改革变法的想法。
  
  长子的生长环境比自己更好,更是没有见过民间疾苦,从小到大也是在自己这个父亲的期待下读书。
  
  想到这里,张居正也就由着张敬修去了。
  
  但是读到下一段,张居正脸色大变。
  
  原来这最后一段,是张敬修在海防教习所看到市舶司征募新舰的军官,于是主动报名参加。
  
  登莱新造的战舰实在是太缺军官了,于是还没有全部完成学业的张敬修也被拉上船,一边学习一边在船上干活。
  
  这不就是登莱筹建的水师舰队吗?
  
  张居正想到了最近百官上书,要和倭国开战,脑子里嗡嗡的。
  
  他原本就支持苏泽的办法,觉得贸然和倭国宣战弊大于利,奈何这件事又和刺杀皇帝的案件有关,张居正也不方便多进谏。
  
  阁臣大概都是这个想法,所以对百官的“作秀”都保持了沉默。
  
  可现在张居正真有一个儿子在舰队的船上,如果真的和倭国开战!?
  
  张居正不敢多想,海上战争可要比陆地上还残酷。
  
  陆上战败还有逃脱的机会,茫茫大海战败,以倭人的残忍,断无幸免的可能。
  
  一想到这里,张居正收起信件,又想起了苏泽的奏疏。
  
  相比之下,苏泽的奏疏提出的政策更加温和,也更加有可行性。
  
  张居正原本不愿意趟这次的浑水,可想到这里,还是决定要想办法说服皇帝,冷静处理这次的事件。
  
  “来人啊,我要入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