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上杉的惊天大发现! (第1/2页)
正如上杉宗雪所预料到的,当天,全世界就掀起了一场全球媒体风暴!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场令东京都交通瘫痪了接近一个小时的追捕之中,尤其是这个新闻的素材和上次歌舞伎町一样是完全拉满的那种,因为早上警视厅要进行例行的献花道歉仪式,因此现场本来就很多媒体。
从渡边英二宣读道歉发誓永远不会放弃追查,到上杉宗雪临场指认凶手,幽灵客现身全场混乱连续击倒数个便衣警察登上摩托逃窜,交通机动队的公路追击战,枪击和闯入幼儿园,英雄警部拯救幼童,再到SAT的废墟围攻,最后特命系再次发力下水道擒凶,一整个剧情那叫一个精彩纷呈,跌宕起伏。
甚至全程都有实时画面。
最先报道的是《朝日新闻》,头版标题《丰岛区幽灵落网!十五年悬案告破:特命系的持续活跃、上杉鉴证官延续神话、以及过于沉重的代价》
“时隔十五年,历代重视影响极坏的丰岛区灭门案终于告破!幽灵客的被捕是警视厅坚持不懈的调查以及特命系的再次活跃,上杉鉴证官和冈田警部的英勇事迹取得了又一个历史性成就!让我们为他们献上最好的赞誉!”
“然而,这场胜利伴随着山田警官和菊池警官的死亡、冈田警部的重伤,以及嫌疑人闯入保育园令人震惊的处境,从现场画面来看,警方初步反应的延迟、面对全副武装的罪犯缺乏危机意识,以及耗时耗时的DNA家庭调查体系的加强,都被凸显为未来的紧迫问题。”
《读卖新闻》的标题则是《立于牺牲之上的胜利!特命系的决意与英雄之路》
“在上杉鉴证官成功指认了凶手之后,警方为此出动了交通机动队、SAT和装甲车直升机,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对嫌疑人危险的回应,但结果是,两位警察在公众面前被枪杀,幼童处于危险之中。”
“到了最后,如果不是特命系的再次活跃和上杉鉴证官、冈田警部的力挽狂澜,这本应该是一场糟糕透顶的失败。”
“或许警视厅应该加大对法医犯罪学的投入,以便在早期阶段识别高级罪犯,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和牺牲了两位殉道警官之后,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每日新闻》则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度报道《对特命系的深层依赖与警方错过的信号》。
《每日新闻》理所当然地肯定了特命系在这件事上的巨大作用,并直言无论如何,十五年悬案告破是属于警方的重大胜利,然而东京都只有一个特命系,也只有一个上杉宗雪,《每日新闻》认为,现在警察组织对上杉宗雪的能力过于依赖的同时,日本似乎并没有培养出其他上杉宗雪能力,而这么大的担子完全依赖于上杉宗雪一个人,一旦他出现失能要怎么办?
我们需要更多的上杉宗雪!
每日新闻如此呼吁道。
至于国际媒体的反应则要更加关注其他方面了。
BBCNews头条:《东京灭门案幽灵15年后落网,代价惨重!》
“日本警方最终抓获了臭名昭著的‘丰岛幽灵’,为该国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悬案之一画上了句号…然而,这场导致两名警员殉职、一位英雄警部重伤、并让一所幼儿园陷入恐慌的戏剧性追捕,这引发了关于战术准备以及抓捕一名在系统漏洞中潜逃近15年的逃犯所需巨大资源的严重质疑,我们不仅要问,如果不是上杉宗雪的活跃,此人是否此时依然在下水道中逃窜?警方还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纽约时报》头条:《揭露日本警务矛盾的抓捕:坚持?vs预防?》
“上杉鉴证官的超强能力以及冈田警官的纯粹勇气和救下孩童的努力,无疑是人类精神的胜利……然而,在一个逃犯到达幼儿园之前,装甲车和直升机未能将其控制住的场面,以及因其混血DNA线索因数据库限制而搁置多年的揭露,暴露了日本著名的调查韧性与其对主动式、情报主导警务的投资之间存在危险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媒体坚定地认为,正是该人身上的米国基因导致了他闯入幼儿园枪击犯罪拒捕杀人一条龙,而米国媒体则认为,正是该人身上的日本基因导致了他变态反社会无情扭曲毫无对孩童的尊重。
路透社焦点报道较为中立:《时隔15年,日本再度钉住了它的“幽灵”》
《朝鲜日报》的报道则是:《“丰岛区幽灵”落网,15年的执念》
韩国媒体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幽灵客在现场大量饮用了韩国的“清露”酒,在反复强调我们大韩民国的酒就是好以外,也强调杀人行为和我们的酒没关系!
海对面某国旧华社也报道了这件事,不过全文就比较春秋笔法了,除了一句“此次逮捕给受创伤的家属带来了宽慰,展示了SAT等精英部队的反应速度以及个别警官的英勇”以外对特命系的上杉冈田绝口不提。
巨大篇幅主要集中于幽灵客的凶悍,东京都的无序,主要强调日本警察的反应迟缓和枪战能力、搜查能力、鉴证能力的不足,除了暗示日本体制有严重问题和禁枪水平不够以外,还一直暗示这都是驻日米军制度造成的,我们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