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开年风波2 (第1/2页)
慈宁宫内,皇太后眉头紧锁,目光紧盯着跪在殿中央的宫女,神色间满是不可置信。
那宫女发髻和衣服凌乱不堪,双手被反绑在身后,下颌无力低垂,嘴巴无法合拢,显然被人强行卸脱了关节,面上虽泪水流淌,但眼神中流露出视死如归的决然。太皇太后端坐在一旁,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片刻后,她沉重地闭上了双眼,陷入了沉思。
不多时,慈宁宫外传来太监高声宣报的声音,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皇太后闻言,脸色骤变,慌乱中急忙起身,似乎想要挥手让人将宫女押退下去。然而,太皇太后却轻轻抬手,示意她不必动作。皇太后见状,只得无奈地坐回原位。
康熙步入殿内,见一宫女跪地,浑身上下凄惨不堪,心中疑惑。行礼落座后,见太皇太后面色凝重,闭目肃然,皇太后则坐立不安,神色慌乱。
康熙温声问道:“皇玛嬷,这宫女若有过错,您处置便是,何必唤孙儿来。”太皇太后依旧沉默无言,皇太后欲言又止,终未开口。
康熙见状,心中顿感不安,却一时猜不透这宫女能有何作为,只得试探性地开口:“皇玛嬷,您请说,是何事需要孙儿前来定夺?”
太皇太后微微睁眼,目光虚浮地落在皇帝身上,长叹一声,语气沉重:“二阿哥的事,便是她所为!”
康熙闻言,心头一震,猛然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宫女,思绪翻涌,惊疑不定。二阿哥的事难道是皇玛嬷的手笔,这是推了个替罪羊。可皇玛嬷为何要害二阿哥。
康熙心中杂念纷乱,随即涌上一股怒意,略带一丝质疑地问道:“皇玛嬷这是何意,二阿哥的事怎会与这宫女有关?”
太皇太后仿佛洞悉了康熙的心思,语气庄重而威严:“不必试探我,我既是所有皇嗣的乌库玛嬷,更是大清的太皇太后!”
康熙听罢,神色稍缓,心中豁然,皇玛嬷确实没有理由对二阿哥不利。他略带歉意地说道:“是孙儿的不是,误会了皇玛嬷。”
一旁的皇太后默默注视着两人的争锋,心中感慨十年前还需要她牵着手走完登基大典的玄烨已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帝王。然而,面对这紧张的氛围,她不敢插话,只得保持一贯的沉默。
太皇太后见康熙认错诚恳,轻叹一声:“她是苏布达带进宫的宫女。苏布达去世后,我便将她派到淑惠太妃身边伺候。二阿哥的事,正是她借淑惠太妃之手布的局!”
康熙听到苏布达这名字,一时未反应过来,只觉得耳熟。片刻后,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张明媚开朗的脸,顿时惊愕失声:“是慧妃的人。”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语气沉重:“慧妃的事,你我心知肚明。本以为此事已了结,却未料报应竟落在了皇嗣身上。”
康熙听罢,心中满是苦涩,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宫女,想到之前在皇玛嬷面前信誓旦旦的维护赫舍里氏,只觉讽刺至极,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苦笑。这些年来,皇后统领后宫,却弄得乌烟瘴气,皇嗣接连夭折,实在令他心寒,更让他无颜面对皇玛嬷。
太皇太后见康熙神色变幻,再次长叹一声:“唉,玄烨,你是清楚慧妃当年是如何在短短半年内病故的。我不追究,是看在你和二阿哥面上。但是你看看这些年皇后管理后宫,何时有过片刻安宁。皇嗣病怏怏的,生了死,死了又生,宫中更是风波不断。”
说着,面上和言语间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我当年放手宫权,并非因为赫舍里氏做得好,而是因为她身为皇后,理应为你打理好后宫。可自她祖父索尼去世后,她便乱了分寸,失了理智,时时担忧我要废了她。苏布达入宫一事,本是我对她的敲打,是我太心急,让苏布达提前入宫,以至于她会错了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