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 第135章 避秦

第135章 避秦

第135章 避秦 (第2/2页)

老者说:”那里是老朽如你这般年纪时在深山中偶遇。不瞒你说,我也在那里躲过。“
  
  ”老先生也躲过官军?“高理眉头扬起。
  
  ”可不是?“老者笑了笑说,”天地不仁,兵荒马乱,百姓如刍狗。无论谁的兵都得躲。所谓国家兴,百姓苦,国家亡,百姓苦也。“
  
  道一在一旁插话道:”国家亡,百姓当然苦,国家兴,百姓为何苦?“
  
  老者没有回答,而是自顾自轻声吟道: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一听便明白了,老者吟诵的是杜甫的名篇《兵车行》,诗中含义不言自喻。于是又问:”听老先生谈吐,也不似常人。难道老先生从前做过官?“
  
  老者呵呵一笑:”老朽在元人下江南时不过一乡野游民。“
  
  道一说:”那老先生从前至少也是读书人。“
  
  老者听了,沉默片刻,忽然说:”老朽宁可是一介武人,当年金戈铁马战死沙场,也少却这些烦恼了。如今这把老骨,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每日东向而哭,再过数年也是冢中枯骨矣。“
  
  说完,老者竟然潸然泪下。道一连忙安慰。高理也说了不少好话。
  
  ......
  
  次日,他们继续抬着黄福穿越密林,大致向西北方前进。这么连走了两天,翻过一道道山梁,途中没有碰到一个人。人人都觉很累,老者鼓励他们说,再走半天就到了。让众人高兴的是,黄福没有发热,伤情正在好转,想必是他年轻力壮的缘故。
  
  到了第三天头上,他们终于登上最后一道山梁。展现在脚下的是一片山谷,当中一条小溪穿流而过。谷地中散布着百十座茅屋,小块的平地有种庄稼的痕迹。靠近谷地的山坡还辟有茶园。谷地周围山峦叠嶂,林木森森,冬日的阳光洒入山谷,如同照进一处四周是围墙的小院一般,真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那就是了。“老者手指前方道,然后他情不自禁地念了首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高理听了翘起拇指说:”好诗!晚辈不记得在诗集中见过,难道是老先生所作?“
  
  老者捻须笑道:”见笑了。见笑了。“
  
  道一问这里叫什么名字,老者说:”此地名叫唐石。“
  
  众人下山,出了林子。两三个正在劳作的农人见有生人出现,显得有些慌张。老者大步朝他们走去。农人见到他才放下心来。其中一个说:”谢老,你怎么回来了?“
  
  老者道:”我带这几个人要躲几日。“
  
  那农人道:”早就和你说了,还是这里好,你还要走。“
  
  老者叹了口气:”还是舍不下外面几个老友啊。“
  
  说着,他和农人打了招呼,便带着道一等人走向几幢茅屋。
  
  来到其中相邻的两幢前,老者招呼道:”你们来的好。这两间空着,你们就住这里吧。“
  
  道一问:”老先生,这两座房子是你的么?“
  
  老者说:”此处房子不论归谁,有空你就住,没空就先挤着住,等大家有空再一起帮忙盖新的。我以前在这里住了好几年。后来听说外面太平些了,才敢出山。“
  
  众人点头。于是道一,高理,黄福和张子铨四个男的住了一间。马兮彤,珂儿,奉云和梨花住了另一间。谢老又去其他茅舍里借来几样水壶之类的用具,他们就此安顿下来。平常吃的米粮他们花钱问农人买,每天还轮流出去打猎。绝大多数时候,打到的只是山鸡兔子之类的小动物。道一总是拿一份做好的肉去送给谢老先生。
  
  谢老住的茅屋离他们大约半里远。道一头一回去时,老先生正在看书,手边放着一碗茶。谢老收下肉,请道一留下喝茶,并说:“此茶乃山上茶园所种,此水由谷底溪水所汲,清香甘醇,苦中带甜,回味无穷。”
  
  道一尝了尝,果然是好茶。谢老又说:“闽,浙,蜀,荆,江,湖,淮南皆产茶,唯闽北所产为胜。小道士,要喝茶,你可来对了地方。“
  
  两人一边品茶,一边谈经论道。道一很快发觉,谢老对南方道法了解颇多,因此去得更勤了。
  
  ......
  
  这天,他又提着半只兔子去了谢老的茅屋。进了小院,却听里面传出一阵豪放的喊声:“勿轩,这一水你可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