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陛下被调成汪了! (第1/2页)
“对了陛下,东瀛那边的百姓对于大明的统治反抗如何?”
隆庆帝一提到这个也罕见的头疼了起来:“新秩序建立的非常顺利,东瀛的那些百姓也都很听话。除了少量的顽固者外,其余的百姓皆顺服我大明王师脚下。
只是这东瀛的百姓人数未免太多了些,而且东瀛四岛地理环境之恶劣,资源之匮乏超乎了朕的想象。
除了极少部分为平原外,大多为山地、丘陵。想要靠着种植粮食自给自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的地方倘若直接并入大明的管辖范围内,对朝廷恐怕是不小的负担呐。”
所以才要将东瀛作为诸侯国分封出去,让那群废物宗室去教化蛮夷,带着东瀛的百姓自谋出路。
一直以来,华夏有非常多的机会干掉东瀛,却一直没有出手,就是因为这破地方太穷了,穷的可怕!
是,东瀛有不少金属矿产,但这玩意在粮食面前屁也不是!生产力低下,粮食才是资源的第一位。
至于说血洗东瀛,把百姓灭了一批,然后只留一小部分的这种事情……
只能说华夏有能力做,但非迫不得已不能去做。
屠族之事一旦干顺手了,非常容易影响文明的意识形态。
文明发展的本质是突破阶级的矛盾发展生产力。道德拉不上去终有一天生产力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自我毁灭的。
生产力是油门,道德是刹车。油门一脚轰到底,刹车刹不住除了死没有别的可能。
更何况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有样学样。今天你屠别人,谁能保证明天等你虚弱的时候别人不屠夫你?所以除非是类似于羯族这种血海深仇,自古以来华夏几乎就没干过屠族的事。
也别拿商朝人吃羌人说事,那是愚昧,不是屠杀。
商朝还吃自己亲儿子呢。贵族也一样,尤其是贵族的长子,被亲爹吃的多了去了。
所以薛虹不可能为了一时的快速发展,牺牲华夏文明的活力潜力,去搞大屠杀。
但是分封诸侯过去,你们自己打仗把人都打死,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
“景瑜,戚将军上奏给朕,现在东瀛全境名义上已然尽臣大明。
朕看明天早朝时,也有必要给群臣、宗室稍微透个底了。”
薛虹躬身一礼:“陛下圣明。”
正德帝忽然拍了拍薛虹的肩膀笑道:“景瑜,要不要将来朕也一并补偿你些封地,将来让你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做一个国王?如何?”
薛虹轻笑一声:“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将来若是有本事,那就立下功勋,自己去挣得封赏。
将来臣若告老,只希望回归故里,侍农养桑,行卧山水之间,林泉空度,白云载酒。
臣如今能居此位,已是太上皇、陛下的赏识,座师、恩师的托举。
看似光鲜,实际上心系千斤担,行卧难安。陛下恐怕于臣之状更甚。”
正德帝闻言不免神色也有些暗淡,拉着薛虹走到一旁的榻上并肩坐下后,开口道:“恐怕此话朕也只能同景瑜你说一说了。
若同父皇母后说起来,恐怕一顿好骂是难免的。
自登基以及,朕之思绪未有半分松懈。只要一闭上眼睛,不是担心黄河决堤,河南百姓涂炭,就是唯恐地方为祸民不聊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