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被穿越的炮灰原配(12) (第2/2页)
“比如呢?小同志你吃了吗?这个问题好像也不太合适啊。”
同事哈哈大笑,“你自己想吧,我不知道该聊什么,我都不聊,直接办事。”
有的人在和人交往方面特别有天赋,随便说点什么都能让人觉得舒心、高兴,爱和他聊,也有的人不具备这样的天赋。
哪怕是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都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位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大概是负值,只是他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再加上之前来办事的人对他比较客气,还带着点恭维,以至于他真的不清楚自己其实“不善言辞”。
好在他还算听劝,后来的工作态度大有改善。
***
元初拿到新房契,又去片区派出所给自己办理了新户口,从此以后,她就是京城人李元初了。
京城现在还分内城区和外城区,内城有7个区,外城有5个区,这些区都是没有名字的,就用数字来称呼,从第一区到第十二区。
元初家位于第一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办完这些事,元初又去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这是一种针对成人的、扫盲性质的教育机构。
从1949年开始,京城的业余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有专门针对工人和干部的“职工业余学校”,专门针对城市无业人员、手工业者的“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还有针对农民的“农民业余学校”。
元初现在属于城市无业人员,就应该去街道办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
委托人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不是纯文盲,这些字是跟她的祖父和父母学的。
她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剧情里,她后来又参加了在农村开办的扫盲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后来才能给张天明写信。也才能认识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哪怕日子艰难,也把一双儿女送去学校读书。
元初自然也是要加强学习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她要提高、要进步,必须让自己的改变有个合理的、可追查的路径。
所幸,这个时候,针对成人的学习班有很多。
1950年的时候,业余教育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业余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动业余教育正规化。
元初报了名,拿到了学员资格,还参加了“分级考试”,被编入了高级班。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接受不同的教育,这也是“正规化”的内涵之一。
业余学校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他们有的本来就是中小学老师,还有的是大学在校学生,甚至是大学老师,因为国家大力推动成人业余教育的缘故,纷纷出来贡献一份力量,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上课。
业余学校高级班,大概就是个“高小”水平。
高小,是六年制小学的五六年级,一到四年级称为“初小”。业余学校的初级班,就是初小水平。
所以,别看被编入了高级班,但本质上还是个“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