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北地无英豪,使竖子成名! (第1/2页)
“通胡者,贼也!”
“江左高门容留诸胡,皆为贼也。”
“魏王?”
林道眼角瞥着江左来使“手下败将都是郡公了,这魏王又有何用!”
“夷狄都能开府仪同三司。”
“这魏王,我不受。”
显阳殿内,江左来使,一脸无奈的站在原地。
他很想直接了当的说,你这可是王爵,而且还是魏王。
江左诸公的意思,你是真不明白?
想来这乞活帅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出身,竟然连这都不懂。
江左的世家门阀,家中都有藏书,知晓百年前的三国旧事。
现在的情况,与当年何其相似。
以乞活军的强势表现,蜀地的成汉,两三年内就将沦入乞活军之手。
凉州那边,一番讨价还价后,必然也是会臣服于乞活军。
到时候一统北方的乞活军,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休养生息二十年后,江左必然扛不住,一如当年的东吴。
与当年的魏晋相比,乞活军缺少的仅仅是天子不在手中。
江左诸公为乞活帅上魏王,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你可以做曹魏,接受禅让取而代之。
现在是接触谈判阶段,满足江左诸公的条件,后面的事情自然也就简单了。
使者没想到的是,这位乞活帅,竟然在胡虏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纠缠,实在是没有大格局。
“大都督。”
使者环顾四周,期待乞活军中有能人出面劝说。
可惜没有。
他只好躬身行礼“羌人之事,无足轻重。”
“自前汉起,来投中土夷狄者,皆予高爵乃是惯例。”
“这些夷狄,又岂能与大都督相提并论?”
给胡虏封高官,汉时就有了,类似千金买马骨。
在权贵看来,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底层出身的乞活帅,在这上面纠缠,好没意思。
林道眯起了双眼“无需多言!”
“将那些羌人全都交出来。”
“在这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谈。”
他一挥手“贵使请回吧。”
使者心头腹诽不已‘这些寒素出身的,真是上不得台面。’
‘北地无英豪,使竖子成名!’
待到使者离去,乞活军文武自是出言附和大帅,斥责江左小朝廷。
林道看了眼王猛,命众人各自离去。
皇宫中的女子,并不知晓外界的变化。
她们整日里都是装扮的花枝招展,争奇斗艳,想尽一切办法,去吸引大帅的注意力。
唯有谢道韫,能察觉到丝丝异样。
因为写毛笔字不好看,林道许多文书都是让谢道韫代写。
从这些文书之中,她察觉到乞活军正在集结精锐,严加训练。
甚至从字里行间,例如于河畔湖边加强水性训练,分发服用防治一些江左当地疾病的药物,搜集江左之地山川水纹风土人情资料等等,察觉到不少端倪。
对此,谢道韫并未多言。
该代笔的时候继续代笔,该侍寝的时候就侍寝。
没跟穿越女似的,急不可耐表现自己,更加没有向外泄露。
就像是她曾经与父亲说过的那般。
既是别家之人,自当以夫家为主。
别说江左了,就算是谢家有事,她也不会多言一句。
若是不懂得这些,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直到某天,林道突然宣布闭关,一切军国大事皆交由王猛处置。
谢道韫心中有个大胆的猜测。
林道不是闭关,是打仗去了。
至于目标,自然不会是没什么大江大河的凉州蜀地。
林道带着挑选出来的精锐,轻装上阵一路急行,直奔淮水岸边。
实际上除了军中将领之外,寻常军士都不知道这是要去哪。
出营的时候,只说是长途行军训练。
没有后勤辎重的拖累,全员精锐的急行军,速度真的极快。
依靠着绑腿胶鞋,以及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支撑,每天行军都在百里以上。
看似很快,实则与当年司马懿,八天急行一千二百里击破孟达相比,还是差了些。
偌大的北地,经历多年的残酷屠戮。
现如今只剩下了几百万人,可以说是极为空旷。
“行百里,方有一坞堡。”
“三百里,方有一城。”
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林道心头渐沉。
南行路上,竟然与北边相差无几。
到处都是荒无人烟,人类活动的痕迹,正在快速被自然界吞噬。
曾经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生长出来。
曾经的良田,长满了灌木荒草。
曾经的村庄城镇,只剩残垣断壁,为绿色覆盖,狐鼠出没其间。
没有了人,大自然会重新接管一切。
“夷狄,门阀世家。”
“你们这是做了多大的孽!”
石虎残暴,却并非个例。
甚至于,许多高门大姓在残暴方面,比起夷狄也是毫不逊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