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吾辈皆是酆都客 (第1/2页)
这是一个注定让山西无眠的夜晚。
千百年来,最快的马,最强的兵,最智的将还有永远准时升起的太阳都在这片地图上见证一场场战争。
可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结局!
晨曦未至,介休的城墙上已经没有了膏药旗的影子,那面曾经短暂来过又离开的旗帜在夜风中徐徐升起。
城里的百姓在惊魂未定的一个小时后,听着街道上整齐的脚步声与远处隐约响起的喇叭声:
“税警总团奉沈将军之命北伐,业已攻克介休镇,所有百姓勿要出门!”
竟然是王师北伐?
家里胆子稍大一些的男丁悄悄推开窗户的缝隙,便可以看到那火把之下,土黄色的民24式军装撞入眼中,一排步伐整齐的队伍正在巡逻。
可人们的心定了吗?
并没有!
这个时期的军队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杀伤性巨大。
亦如后世河南百姓口中的【水旱蝗汤】这四大害,其中有个说法,最后的汤指的就是汤恩伯。
因为他大量收编土匪等杂牌部队,导致这些原本祸害地方的部队更加肆无忌惮。
当然,或许传言有误,但这也更进一步表明了这个时期军队的纪律问题。
只不过,沈复兴在长治做的事情,让百姓们有了一丝侥幸。
而在介休城外,两支队伍正在分别,留下两个连驻守整顿介休之后,直属穿插营的马长胜等人继续上车奔袭。
他们要赶在天亮之前,拿下灵石,不给日寇哪怕一丁点反应机会。
夜风吹拂,天光已经逐渐亮了起来,似乎笼罩在这太原盆地的黑暗即将被一扫而空。
介休距离南面的灵石足有60里地,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怕是一个晚上无法抵达。
白日行军与夜间行军完全不同,这里没有后世开发的京昆线,那条沿着汾河宽阔国道此时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大部队就是在这旷野的山丘上,跟着前面的车灯,生怕掉队。
换成其部队,恐怕只有撤退的时候才有这个速度了。
30多辆卡车在平原的土路上疾驰,另外100多骑沿着汾河的小路突进。
灵石
地处临汾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地理位置极为险要,乃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北侧尚有两条通路直抵灵石,向南却仅有沿着汾河的一条道路,扼守此地,几乎就等于掐断了临汾盆地北上的道路。
灵石乃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时,获一“祥瑞”巨石命名,沿用至今。
县城靠翠峰,面朝汾河,城池不大,居住不足万余人。
城外与汾河的距离更是不足300米,围困断水之说,自然也不复存在。
站在城墙上,整个河谷之地一览无余,任何偷袭都是想当然。
由于此地地理位置险要,且南北皆有部队驻守,灵石安排了2个中队的守军与当地治安署协同管理。
按照宵禁条例,县城每天早上5点准时开城门,手持警察署颁发的良民证才能出入通行。
这里也是游击队大力发展与袭扰的区域,驻守的日寇时不时就会外出扫荡悄悄的进村.
在祁县与太仓开战之前,最多的时候灵石有一个大队驻守,当地百姓供养困难,苦不堪言。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值夜的两个小队打着哈欠等待替换的友军。
靠在城墙上的第3小队士兵冈田正人正打着哈欠,日复一日的驻守真的很无聊,他踢了踢已经睡了很久的同伴:“喂,木下桑,醒醒,该你了,我实在困得不行。”
正做着美梦的木下一郎猛地跳起来,声音愤怒:“八嘎!我好不容易抓到两个花姑娘准备脱裤子,你这个混蛋!”
冈田正人摆了摆手,一脸嫌弃:“哪有花姑娘?这都出击几次了,能看见一只母鸡都是幸运的。”
“这可不就难吗?难道你不想?忘了我们上次抓到的那个小姑娘了吗?”木下双手抓住冈田正人的衣领,带着明显的不甘与起床气。
“别闹,那个小姑娘最后还不是被你弄死的,难道怪我?我困得很,要睡一会儿,大不了下次出击的时候,我跟中村小队长说说,让你冲前面,切~”
说着,冈田正人就要掰开他的手坐下休息。
这个时候,远处却传来了卡车的轰鸣声,两人停下争执,来到墙垛旁,看着远处疾驰而来的车队。
“我记得,上周是不是才送过本月的给养?怎么这么快又有一批?”冈田正人揉了揉眼睛,看着车队说道。
“为什么不走铁路?这帮辎重大队的,油料已经如此充足了吗?”
木下一边抱怨,一边走向小队休憩的城楼,找到自己的小队长井口秀斗:“队长,有辎重队的卡车到了。”
同样正在睡觉的井口秀斗被扰了清梦很是不满,他揉着眼睛翻下床:“八嘎!哪有辎重队,新岛中队长没有申请物资!”
强忍着被吵醒的怒气,听着远处传来的卡车轰鸣,他一边走一边整理衣衫,这天气,晚上也热得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