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切为了存在 (第1/2页)
一顿饭宾客尽欢,卫立煌拿到了大量重炮与武器,沈复兴则是获得了一个承诺。
此时,距离进攻太原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月的时间。
阎锡山四处调动兵马,调练新军。
卫立煌也在秘密集结部队,孙连仲的2个师开始向着中条山以北移动。
各个根据地的友军,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转移。
在阎锡山预支了100万发子弹后,几支核心部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一时间,山西大地再度风雨飘摇。
日寇、阎锡山部、卫立煌部、根据地友军加上税警总团,五股势力盘踞其中。
可如果细细算来,在长治西北部山区与晋城的西部山区,还有阎锡山编练的山西新军,如今的主导权还在各方的争夺之中。
用乱这个字来形容山西,那是半点不为过的。
此时,距离沈复兴进攻太原的计划只剩下不到30天的时间。
克难坡(吉县)
在吕梁山南段,阎锡山率部撤到这山西的西部之地后,便以此为根基,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地盘。
东面是吕梁山脉,背靠黄河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这隰县盆地。
饶是到了80年后,也只有一条兰青高速可以穿越吕梁山进入此地,其余都是狭小的山路。
就在这里,阎锡山在这段时间已经召开了不下7次会议。
这次,就是第9次会议。
窑洞内,看着身前的赵戴文几人,之前踌躇满志,打算一举夺回太原的阎锡山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日寇开始在通往汾阳、临汾等地的山路上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而卫立煌那小子每天跟根据地的家伙往来,这次又答应的极为爽快,我总觉得有些猫腻,你们都说说看,还要不要趁机东出,夺取太原?”
第6集团军司令杨爱源立马起身:“司令,这不妥吧?如今各部都在准备,抗日热情高涨,突然叫停,恐怕有损军心啊。”
阎锡山摆了摆手:“如今的局面,可不是我们想驱逐日寇就可以做到的,我们现在就这么点家底,都拼光了,要来太原有什么用?守不住!”
这一句守不住,不少人心头顿时就是一暗。
全力防守的太原保卫战,最终还是败退了,多少年积攒的家底甚至都没来得及撤出来。
不光是钱物,还有许多田产、商铺、工厂、兵工厂,大家几乎就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赵戴文一脸苦涩,他缓缓开口:“如今的局面,哪怕夺回运城到汾阳一线,也能恢复个3成实力,他沈复兴想法是好,可我就怕,到时候兵工厂还了回来,太原却归了别人。”
听到这话,众人一阵点头。
徐永昌更是表示:“名义上,司令是第二战区的长官,但他们哪个又是真心实意的听话?日寇在此地不过6万余人,真要打起来,还不一定呢!”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阎锡山连连点头:“老楚啊,你来说说。”
参谋长楚溪春来到地图上,用冷静的军事角度进行分析:“这日寇守卫太原的主要是第1军,其中下辖第20师团、108师团、109师团还有万余伪军。”
“第109师团驻守太原及周边,主要负责晋中盆地,兵力约18000人。”
“第108师团守卫同蒲铁路北段、正太铁路,负责北面的铁路与物资运输,兵力约18000人。”
“第20师团守卫同蒲铁路南段,临汾、运城及周边。”
“还有1万余伪军分散各地,从占领区域来看,日寇占据山西82个县城,平均每个县城仅有800余人驻守,沈复兴的方案,并不是没有执行的可能性。”
“核心问题在于,我军兵力较少,沿同蒲铁路南段山区全线出击,进攻汾阳至临汾一线,而卫立煌部兵力远多于我军,却只负责运城至临汾一线。”
“各个根据地,袭扰同蒲铁路北段与正太铁路,引出驻守太原的日寇。”
说到这里,楚溪春深吸一口气:“若是沈复兴打不下太原,或者反悔怎么办?”
阎锡山面色铁青,此刻已经有了悔意。
不该为了那兵工厂的利益,直接答应这次太原破袭会战。
他扭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张培梅:“鹤峰,你有什么想法?”
张培梅苦笑:“我能有什么想法,接连大战,耗尽了咱们晋绥军7成以上的实力,这傅作义离开之后,咱们这部队加起来也不过6万余人,虽说还有几个团的炮兵撑着场面,编练的新军,我也有些不安,不在眼皮子底下,不踏实。”
听着这话,窑洞内的气氛越发暗淡。
可张培梅话锋一转:“如果按照沈复兴的计划,我们或许会有损失,可一旦夺回太原的物资,或者占据几县之地,我们的实力就可以大幅度恢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