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游击办报 【54】每天都在战斗 (第2/2页)
可没了自行车的魏俊杰,怎么可能追得上飞毛腿少年呢?半天之后他拖着疲惫的双腿回来,两手一摊骂骂咧咧:“这臭小子属兔子的吧,我跑了二十里都没追上……”
王茂生心中早有预感,叹了口气道:“算了,启动备用方案吧。”
他的备用方案就是让魏俊杰把新的版样带到蒙山印刷所,加印一期“号外”。
魏俊杰看了新华日报的通稿后忍不住惊讶:“我的个乖乖,一百多个团,在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在同一的意图、同一的计划之下配合作战,这也太厉害了,咱们什么时候也搞一场大的?”
他问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所有军民关心的大问题,大家通过不同渠道得知了“百团大战”的消息后,全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但王茂生有一种预感,部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应该不会打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不过现在上级首长们也没有确定的事情,他还是不要乱讲得好。
魏俊杰没得到确切答案,只能揣好版样急急上路。
他不会想到,在他离开白彦的当天下午,王茂生也急急上路赶往蒙山印刷所。
因为《新华日报》开设“百团大战通讯”专栏,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出一系列有关百团大战的报道,战斗消息、战地通讯、战役评论。上级命令《游击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每期都不落。
也就是说,包括《游击报》在内的许多报刊将临时改为日报,每天出版一期。为了方便印刷出版,他和所有编辑人员集体转移到蒙山印刷所附近办公。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根据地的各大报刊每天都要印刷出版,印刷机被摇得冒烟,工人甚至专门将设备改成了脚踏式来增加效率。
不过每天都印这么多报纸出来,如何分发出去又成了问题。
过去靠各自的交通员携带会驻地,分发给各自的阅读群体,光来回的路程就要一两天时间,现在光靠他们可不够。
为了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力,尽快让山东民众看到消息,王茂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牵头向上级请示动用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线。毕竟根据地大都处于山区,绝大多数是识字率低的农民,把报纸发给他们意义不大,真正需要鼓舞士气的是日战区的城里人。
这是一个大胆又冒险的举动,但又确实是最好的办法,组织上经过讨论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就像上一次支援运送印刷机器一样,潜伏在各县城、乡镇上的地下交通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蒙山,在山前的接头村庄取了几百份各种刊物,再各显神通带回他们的驻地去。
虽然山东抗日部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与到“百团大战”之中,但是这些新闻工作者和地下工作者每天都在勤勉工作,用他们的方式战斗着。
刘子魁也因此获得了与老周叔重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