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说服礼部之曲折路 (第2/2页)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
刘学士一袭青衫,站在众臣之首,手中高举着联名上书,慷慨激昂地陈述着女子科举的种种弊端。
他的声音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回荡,如同惊雷般震耳欲聋。
“女子科举,有违祖制,动摇国本!臣等恳请皇上三思!”他话音刚落,众臣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林诗雅淹没。
林诗雅站在大殿中央,面对着如山般的压力,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清亮而坚定。
“诸位大人,女子并非天生愚钝,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古有班昭续写汉书,蔡文姬著《胡笳十八拍》,更有无数女子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她们的智慧和贡献,不容忽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语气更加铿锵有力。
“女子科举,并非是要颠覆传统,而是要让更多有才华的女子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试想,若我朝能有更多像班昭、蔡文姬一样的女子,岂不是国家之幸?”她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
一些年轻的官员开始动摇,他们原本对女子科举持反对态度,但此刻,林诗雅的话语却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
他们看着林诗雅,
林诗雅的演讲还在继续,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一股清流,冲刷着人们心中的偏见和固执。
“各位大人,请给女子一个机会,也给国家一个机会!”她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子科举成功的那一天。
张侍郎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林诗雅的演讲。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知道,林诗雅的话很有道理,女子科举确实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可是,他却又担心,这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给自己带来麻烦。
就在这时,一位官员走到张侍郎身边,低声说道:“大人,您看……”
张侍郎抬起头,看向那位官员,“怎么了?”
张侍郎的幕僚将一封信悄悄递到他手中,低声道:“大人,刘学士那边送来的。”张侍郎展开信笺,匆匆扫过几行字,脸色骤变。
信中言辞激烈,指责他背叛了士大夫的立场,警告他若继续支持女子科举,必将遭到所有保守派的排挤。
张侍郎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窜起,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
他紧紧攥着信纸,指关节泛白,内心天人交战。
林诗雅将张侍郎的反应尽收眼底但她没有畏惧,反而更加坚定。
她上前一步,语气平和却坚定:“张侍郎,我知道您面临的压力,但请您相信,顺应时代潮流,才是明智之举。女子科举,利国利民,终将成为大势所趋。”
张侍郎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仿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将手中的信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林诗雅:“林状元,我明白了。我会尽快着手制定女子科举的初步规则。”
林诗雅看着张侍郎态度的转变,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未来的路还很长一丝欣慰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如初春的阳光般温暖。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几日后,林诗雅收到一封来自孙先生的信,信中语气焦急,提到民间反对女子科举的声音再次高涨,甚至出现了诋毁林诗雅的传言,而这股风波的背后,似乎与李富商有关。
林诗雅看完信,眉头紧锁,一股不安的情绪涌上心头。
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斗争,更是一场关乎民心向背的较量。
她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指尖用力到发白,“李富商……”她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女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大人,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召您即刻进宫!”
林诗雅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她迅速起身,整理好衣衫,快步走向宫门,只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
宫门外,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静静地停在那里,车夫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她的到来。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马车,车帘缓缓落下,遮住了她凝重的表情。
马车启动,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留下身后一片寂静的街道。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有节奏的轱辘声,仿佛敲击着林诗雅的心脏,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停车!”林诗雅突然出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