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一卷 第261章 困难重重

第一卷 第261章 困难重重

第一卷 第261章 困难重重 (第1/2页)

回溯历史,1963年,为了提升轰5轰炸机的性能,606所的吴达观团队基于涡喷6发动机开发了涡扇5(即950号发动机),其性能相比原装涡喷5甲提升了35%,油耗降低了30%。
  
  然而,1973年,由于空军不再继续轰5的改进计划,涡扇5项目也被取消。
  
  面对当前挑战,杨支书强调,要使八三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克服发动机难题。他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对于航空大国来说,即使某个部分不完美,也能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补救。
  
  比如,尽管R-27中程空对空导弹使用的是有效推进剂,发射时会有较大动静,但它依然可以安装在苏-27战斗机的进气道下方发射。
  
  许宁顿时明白了这一点。
  
  洛阳的612研究所研发霹雳-8空对空导弹时,国内还无法生产合格的无烟推进剂。因此,霹雳-8发射时会伴随大量烟火。
  
  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与旧型号的歼-7E和歼-8B战斗机兼容并成功发射。
  
  导弹需要借助导弹架和挂梁与飞机牢固连接,而霹雳-8在大过载情况下发射的需求,正是近距空中格斗的常见场景。
  
  因技术需求的变化而反复修改研发。
  
  这次许宁提前返回沈阳,是为了验证涡喷-14发动机特别是其压气机结构的研发。尽管任务艰巨,但这是必须克服的挑战。
  
  就像学习时如果能看到进度条,每学习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点点进步,那么更多的人可能会成为好学生一样。道理很简单,许宁能够理解,其他参加会议的人自然也能明白。
  
  事实上,在航空工业中,即使是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也可能会问题的核心在于飞机与发动机的匹配工作。鉴于八三工程目前的进展,作为动力系统总负责人的阎伟忠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许宁在会议桌上记下了这个问题,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幸运的是,华夏的航空工业虽然存在能力上的不足,但至少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避免了内部的互相指责。
  
  进气道专家团队与负责WP14发动机的606研究所合作,却未能解决导弹发射后发动机吸入烟雾导致停机的问题。
  
  面对困境,601所、606所和612所都意识到,相互指责无济于事,唯有团结一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宁本想直接表态,但见对方的表情后选择了沉默,只是轻轻点头。这反而让他不再为如何向杨知书提出请求而烦恼。
  
  当提到许宁的名字时,那人立刻转头,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老杨,这就是我跟你提到的小许,许宁。”杨知书向阎伟忠介绍道。
  
  阎伟忠目光一亮,热情地说:“小许同志,早就听杨总提起过你。
  
  八三工程的技术革新,竟是由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主导,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面对赞誉,许宁谦逊地回应,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阎工程师,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为荣幸。”
  
  在重生之前,许宁就听说过阎伟忠的大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