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第1/2页)


  
  《倾城农书》涵盖了从农田规划、耕种、施肥、灌溉到农作物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土壤改良、肥料使用、土法农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这个时代还没有的“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再者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包括麻晓娇研发的各种先进农具),绝对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性总结、集古今中外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
  
  看得出来,袁倾城的野心不小,她这是想融合古今编出来一部农业圣经。
  
  就事论事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在这个时代,《倾城农书》真的能被称为是农业圣经。
  
  当然,袁倾城提出来的一些东西,目前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就比如袁倾城提出的沼气池。
  
  没有压力表,沼气池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硬搞,肯定会死人。
  
  但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并且能证明是可行的,如果有需求的话,肯定会有人去不断研发改进。
  
  那沼气池在这个时代有需求吗?
  
  何止是有,简直太有需求了。
  
  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不是因为这么读顺口,而是因为,柴在这个时代,不只是必须品,更是奢侈品,昂贵的奢侈品。
  
  《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汉代平民全年收入的60%用来买柴烧饭,遇到灾年,直接卖儿卖女来换柴火。
  
  而这个时期的汴梁城,拥有上百万人口,一天得烧上百万斤的柴。
  
  就这,还只是春天、夏天、秋天的量,到了冬天取暖时,还得加量。
  
  迫不得已,朝廷只能下令,谁敢乱砍树,牢底坐穿,因为开封周边的树早都被人砍光了,连军队都偷老百姓的桑树当柴烧。
  
  所以,在开封城中,一担柴都能卖到半担米的天价。
  
  被逼无奈,这个时代的人开始挖媒烧。
  
  可煤太贵了,以至于只有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之家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只能另想办法。
  
  也就是,北方老农烧秸秆、麦秆、豆壳,烧完直接变肥料;而南方人则捡垃圾、捡枯枝烂叶当柴烧;西北人烧牛粪,晒干叠成粪饼墙,很是壮观。
  
  总之,只要是能点着的,就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不烧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人,过冬,就跟渡劫差不多。
  
  冬天一来,人,尤其是穷人,一片一片的冻死。
  
  由此不难看出,只要搞出来沼气池,肯定有市场。
  
  最多不过就是在事故中不断总结和前行,人类不一直都是这么进步的吗?
  
  赵俣先让人将《倾城农书》刊印了一千套,然后将许将找来,让他将《倾城农书》推广出去。
  
  许将拿回去研究了七日,回来了之后,对《倾城农书》大赞特赞,称《倾城农书》远胜《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将此书推广出去,必定能造福无数。
  
  但许将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建议,那就是能不能请袁倾城给《倾城农书》改个名?
  
  这主要是因为许将担心,有人接受不了《倾城农书》是一个女人创作出来的,进而抵制这本好书。
  
  许将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有。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他们看不起女人,也无法接受女人在学问或技艺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像农业这样被视为“男儿之志”的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会认为,女人的天地应局限于闺房与绣楼,而非广阔田野与浩瀚书海。
  
  在这种情况下,袁倾城以一介女流之身,涉足农事,著书立说,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难免会有人心生抵触,甚至恶意中伤。
  
  所以,许将才会担心,《倾城农书》若以原名面世,会引来诸多非议与偏见,使得这部农业宝典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惠及万民。
  
  赵俣觉得,五女肯定想在这个时代留下点她们的痕迹,就像叶诗韵给《赤脚医生手册》改名《叶诗韵医经》,她们不想做无名英雄,因此,自己如果剥夺她们扬名立万的机会,没准会让她们消极怠工。
  
  但许将所说的,也是实情。
  
  想了想,赵俣亲自动笔,给《倾城农书》写了一篇序。
  
  《倾城农书》序:
  
  农,国之大本也。古云:“民以食为天。”盖食出于农,农盛则民足,民足则国安。我大宋承平既久,四方宁谧,然农事之重,未尝敢忘。
  
  今朕之皇妃袁氏倾城,辑诸家之长,成《倾城农书》,深具实用及可操性,旨在为天下农人提供一完备之农事指南,堪称农业圣经。
  
  书中所录,规划、耕种、施肥、灌溉、农具。既尊古法,又纳新说,力求适应各地之农事。
  
  望此书能助农者兴,使田亩丰饶,仓廪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愿我大宋农桑永盛,国祚恒昌。是为序。
  
  赵俣。
  
  建中元年十月。
  
  当初,赵煦亲政以后,章惇和蔡卞曾想过毁掉《资治通鉴》,可陈灌却指出《资治通鉴》的序言是宋神宗所写,有御笔金身,这才保下了《资治通鉴》。
  
  赵俣亲自给《倾城农书》写序,也有一样的想法。
  
  犹自不放心,赵俣又将章惇、曾布、蔡京、韩忠彦、苏轼、苏辙等新旧两党的宰执全都找过来,让他们给《倾城农书》背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