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神机左军一战成名 (第2/2页)
与此同时,神机左军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段式射击。
神臂弓以山桑木为弩弓,檀木作弩身,铁为枪膛,铜为机,麻索系扎,丝为弦。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其弩机设计精巧,还运用了类似机轮齿轮之类的零件。
这种弩,能射二百四十余步至三百步,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射程远超同时期一般的弓箭,有效射程可达三百米左右。可贯穿重甲,在三百七十余米的射程上仍具有惊人的穿透力,能洞重扎,令敌军胆寒。而且,相比普通弓箭,神臂弓可以瞄准目标,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较高。
要不是相信虎蹲炮,可以打乱青唐骑兵的攻击,让己方从容射击,其实神机左军早就可以进行射击了。
而如今将青唐骑兵放近一些再进行射击,射杀的效果,明显更好。
只见,青唐骑兵一片一片地被射杀,损失惨重。
好多青唐骑兵,见神机左军如此厉害,纷纷逃出了战场,或是调转马头往回逃,不敢再继续冲锋了。
不得不说,朗阿克章不愧为吐蕃悍将,面对神机左军这么凶猛的攻击,他竟然还能亲率几百骑冲了过来。
对此,王禀不慌不忙地指挥部分神机左军放下神臂弓,纷纷拿出轰天雷,投了出去。
一阵密集的爆炸声过后,原本应该成为宋军噩梦的朗阿克章,直接就被炸死。他那数百悍勇的青唐精锐,要么被送走,要么被炸得抱头鼠窜。
童贯看准战机,果断亲率神机左军的骑兵反击青唐溃兵。
种朴也及时下令宋军骑兵冲锋。
由于被溃败的青唐骑兵冲乱了青唐步兵的阵型,宋军骑兵轻而易举地就大败了青唐军,追杀了二十余里,斩杀了上万青唐军,俘虏了近万青唐军,缴获战马、武器无数。
神机左军一战成名。
随后,种朴和童贯率领宋军的大部队,前往一公城休整。
接下来,种朴和童贯以一公城为据点,四处出击。
靠着神机左军的强大战力,一公城附近的主力迅速就被宋军给击溃了。
后来,在投降的番人的率领下,种朴的部将将朗阿克章全族都给捉回来。
种朴虽然没有将朗阿克章全族都凌迟,但也是严格按照后来章惇更改的命令,车轮放平,将朗阿克章全族的男人全都给诛杀了,女人则全部直接充入妓营。
附近的小部族,见宋军强大,又动真格的了,纷纷投降,进献粮草、宝物。
接下来,宋军以战养战,迅速控制一公城地区。
不久之后,种朴和童贯配合被赵俣钦点为收复青唐之战主将的王厚收复了南达堡、当标城、癿当城。
当地羌人不甘心失败,乘王厚离开时,攻克并焚毁了癿当城,不料立刻便遇上了王厚回师。
与此同时,种朴和童贯也率军前来增援。
神机左军再次发威,大败羌人,击杀上万羌人。
战后,王厚下令,将凡事参与反叛的羌人贵族,全都车轮放平,其族的男人全都给诛杀了,女人则全部直接充入妓营。
随后,王厚重筑癿当城,将癿当城改名“来宾城”,将一公城改名“循化城”,当标城改名“安强寨”,达南堡改名“大通城”。
见前线形势稳定了。
赵俣下令,神机左军撤回京师休整,换神机右军前往战场。
同时,朝廷下令,成立熙河兰会措置边事司,由王厚负责,种朴、王赡、王愍、童贯担任其副手。
赵俣还给了王厚临机专断之权,不必事事写奏章请示。
王厚命令手下大将刘仲武(也就是刘锜的父亲),于安强寨和南顺寨之间修筑了甘朴堡,打通前线与后方的联系,以避免昔年一公城遭围困时,吐蕃军隔绝了宋军与后方联络的情况。
直到目前为止,赵宋王朝消灭青唐吐蕃一战进展得既顺利又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在赵俣命令下,章惇、曾布、吕恵卿等人已经有意识地将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包括江南禁军,调往青唐地区,进行实战轮训。
甚至就连赵俣的亲军都不例外。
要知道,赵俣的亲军中,可是有不少官员子弟,甚至称其为衙内军都没有问题。
可就是这样的军队,都得上战场去拼命,试问,别的军队凭什么不去?
你吃空饷,没有人?
那朝廷不管,反正,你是雇佣流民也好,是去抓泼皮无赖也罢,总之你得把这军队给补齐了,然后带上战场,实战练兵。
做不到,那就对不住了。
抄家问族。
也就是说,现在反腐,已经反到了军队中。
不过,对于军队,赵俣君臣的宗旨是,只要你能补上自己搞出来的窟窿,就既往不咎。
还有,赵俣没动西军,也不准备动西军,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虽然他心里很清楚,西军的问题更大,甚至是最大。
但谁让西军能打呢?
这样的军队,肯定要有优待的。
至于战力无限接近于零的京畿禁军、河北禁军、江南禁军,那就对不住了,你既然是当兵的,该上战场时,就得上战场。
当然,赵俣君臣也给了这些军队一个逃过上战场的口子,省得把他们逼急了,再叛上作乱。
这个口子就是由吕恵卿负责的巡检司(即警察)系统。
只要查有此人,又自愿转入巡检司,就可以脱离军队,成为专门维护治安的民兵,其待遇虽然不能跟禁军相比,但也还算可观,关键不用去战场上冒险。
赵俣君臣此举,正是在解决赵宋王朝的冗军问题,同时,如此轮换,不仅可以重新焕发京畿禁军、河北禁军、江南禁军的战斗力,还能让连年争战的西军休养生息一下。
但就事论事来说,这后果也是很明显的。
仗打了几个月,中原地区,就到处挂丧幡,甚至连承平已久的汴梁城都不例外。
不过,与此同时,赵俣对那些立功之人,也不吝升赏,甚至多次给立大功的个人连升七级。
赵俣的宗旨就是,你干得好,就重重有赏,绝不吝惜,你干不好,对不起,朝廷是真不养闲人。
值得一提的是,赵俣对前线从不吝啬,给宋军的补给,尤其是给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的补给,从来没有拉胯过,都是足额送到前线。
这主要是因为,赵俣学乾隆,充分利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负责给宋军押运粮草辎重的民夫,赵俣给他们的运费是高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赵俣将之称为“制胜钱”。
任何人拿到这笔钱,都会好好干活,毫无怨言。
总之,在收复青唐这件事上,赵俣是真的下了大功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