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7章 月球基地(第四更,求订阅) (第1/2页)
月球十号的引擎喷出幽蓝的尾焰,在漆黑的宇宙中划出一道的轨迹,此时,这艘登月飞船已经脱离地球轨道,沿着轨道地朝着月球飞去。
舱内,作为此次飞行任务指挥官的张国强翻看着的任务简报,再一次和赵汉东、施奈德核对细节。
“熔岩管入口的直径有十二米高、七点三米宽……”
赵汉东指着图表说道。
“把‘前哨一号’进去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我们必须确保‘前哨一号’的气囊在管内最平坦的地方展开。”
施奈德翻看着报告,眉头微皱道:
“充气程序必须在货舱进入熔岩管后立即启动,否则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差会让材料脆化。”
张国强点点头:
“我们已经地面模拟测试成功了十七次,只要按照预定程序执行,应该没问题。”
与过去的任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在月球的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的“希望”熔岩管内,建立一个永久性基地。
“希望”熔岩管是他们第一次登月时发现的,在随后进行的四次登月任务中,宇航员们对陨石坑以及熔岩管进行了多次探索,现在对其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比如其长度为1869米,内部最宽度宽达53米,高29米。
在希望熔岩管内不仅可以躲避宇宙辐射和陨石撞击,而且他们还在其深入找到了水冰资源——那是第三次登月时的发现。
也正因为这个发现,月球永久基地的建设计划,才会提到日程上来。
不过在月球上发现水冰的消息,一直都是绝密的情报,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只有发现了水才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
而现在“前哨一号”就是这座基地的种子。
经过漫长的飞行后,月球十号缓缓降落在预定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内,经过几次探索后,宇航员们已经在坑内找到多处适合着陆的位置,而他们现在的着陆点,距离希望熔岩管只有不到300米。
登月舱门开启后,张国强踏出登月舱,靴底在月尘上压出清晰的纹路。他抬头望向地球——那颗蔚蓝的星球正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宁静而遥远。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明白了为什么其他的宇航员从月球凝视地球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恐惧感。精神上会产生前所未有、压倒性的负面情绪。
“这里是月球十号,已成功着陆。”
张国强的声音通过通讯系统传回地球,全球直播画面里,他的面罩反射着苍白的月面光芒。
“收到,月十。”
地面指挥中心回应:
“请确认‘前哨一号’状态。”
张国强转身,目光扫过陨石坑的地表,很快锁定了目标——一个银灰色的圆柱体静静地躺在不远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月尘。
“我看到它了。”
他说道。
施奈德调整摄像机,将镜头对准“前哨一号”。
一个月前,无人飞船将它精准投送到这里,货舱内装载着可折叠的气囊结构、生命维持系统、太阳能板,以及建造基地所需的一切。
只不过在公开的发射任务中,“前哨一号”是以运输“探月器材”为名运来的。
谁都没有想到,它运来的会是一座基地,一座可折叠的气囊构建的基地,这种预制超轻型充气结构,是专门为月球基地的建设而研制的。预制结构的轻质和模块化结构,使其运输到月球非常划算。
按照计划,他们最终将建立一个由16个温室单元组成的“村庄”,这些温室单元呈双线性排列,温室、生活区和相连的隧道都是由双层充气薄膜制成的,而承载结构支撑,是由碳纤维管建成。
虽然其外壳单薄,但是有熔岩管可以保护这个村庄。
三人驾驶月球车抵达货舱旁,经过快速检查后,张国强向地球汇报:
“‘前哨一号’状态良好,准备展开基地建造程序。”
他的声音不大,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对话,但是,十几秒钟之后,当这句话通过电视直播传到全世界的时候,却在地球上掀起轩然大波。
“基地!月球基地?”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屏幕上的直播画面让空气瞬间凝固。
“他们什么时候计划的?为什么我们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没有任何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比如肯尼迪发射中心的愤怒。在地球的另一端,在苏联,当科罗廖夫通过翻译知道了宇航员在说什么之后,他只是默默的从烟盒中取出了一根香烟。
点着香烟后,他在那里抽了一口烟。
然后自言自语道: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克里姆林宫的电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