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从地区走向国际 (第2/2页)
李念并不是真让大秦建立这些组织,而是让始皇等人明白这套玩法可以怎么玩:
可以用各种理由建立与大秦有利的国际组织,当原本所立某个国际组织对大秦无利,甚至有害时,便可将之取缔,重新立一组织,而且这些组织所打名号和其于大秦的实际用处可以不一致,看似对大家都有利,实则更利于大秦。
始皇等人转念便明白了李念的意思,懂得了其中的弯弯绕绕,此法若能用好,将极利大秦。
李念道:“但要做到以上,有一条件必须达到,即大秦足够强,能震慑诸国,使其等能认可遵守大秦建立的国际秩序!”
“如果真能建立以大秦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大秦既是秩序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所能获得的好处,不言也可知。”
李念所提出的看法,是王绾几人未曾想到的,他们想到的更多是此战后对大秦国内的影响,而李念却提出的是对诸国,大秦应该趁这一战之胜,对外如何操作。
那成立国际性组织,构建国际性新秩序,给王绾等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对外邦诸国可以这么干!
这不是王绾等人智慧不足,而是时代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想法,李念今日为他们点破了这层:
李念所讲的国际秩序比藩属朝贡体系更妙,在这种秩序下,能更为加深大秦与诸国间的联系,让大秦对诸国产生更大的影响,藩属朝贡虽在表面更光鲜体面,但能取得的实质好处不如此法。
李念的方法一旦达成,大秦将一跃为诸国之首、诸多国家的核心,让其等为大秦所用,成为大秦做事的工具,而且只要这种秩序能稳固下去,这种状况也将一直持续。
当然,前提是大秦始终保持强盛,不被其他国家超过,才能一直为诸国的领头者!
李念又道:“此战对大秦的影响是从外至内,是对大秦外的诸国造成影响,然后因为对在外诸国的影响,再影响到大秦国内。”
“诸国被影响的结果,方才已为陛下和诸公讲说,也讲了大秦要在这种影响变化下,大秦可以怎样走出下一步。现在便为陛下和诸位讲说对大秦国内的变化影响!”
“这种变化影响,以陛下和诸公之智,必能想到,像与我大秦建交的国邦和部族将会变多,来我大秦的异邦之人会增加。”
“如在组建我说的‘秦约’之后,‘秦约’组织的成员国会同我大秦来往更为密切,其等会派遣更多人到大秦留学,学习我大秦的先进技艺和学识,其等会派来更多商贾到大秦贸易……”
“总而言之,到大秦来的异邦人会更多,去往异邦的大秦百姓也会更多,这自然会对大秦产生冲击。接下来,臣将从多个方面为陛下和诸公讲说。”
李念讲说起来:“在政治上对大秦的影响不会太大,倒是大秦会反过去影响其等,其等很可能会学习借鉴大秦现有的制度。”
这点在华夏历史上已经证明过,华夏周边的国邦大多都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模仿华夏的政治制度,学习华夏的文化。
“在律法上对大秦的影响会很大,不是其等律法对大秦的影响,而是因到大秦的异邦人变多,去异邦的大秦百姓变多,大秦现今的律法未必再适宜。”
李斯在朝会上讲过这点,但王绾几人未与李念说,想听听李念有何看法。
“像异邦人在大秦犯罪,对其判罚处刑,是该与大秦百姓同等,还是加重处置,亦或相对减轻?再如现今秦律中,大秦百姓去往异邦不甚容易,但在之后,是否要放开限制?如若放开,要放多开?”
“再如与诸国往来增多,会有新的事物传入、有新的事情在大秦发生,也将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犯罪方式,对这些犯罪方式,又该以怎样的律法予以惩处?”
除非大秦闭关锁国,不与外界相接触,只关起门自己玩自己的,否则这些是必会发生之事。
“再是国家安全,更多异邦人到来,更多大秦百姓走出国门,对大秦的国家安全也会产生冲击,臣所指的国家安全不仅是直接军事方面的安全,也包括文化思想、技术外泄方面。”
“异邦人到来,肯定会将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带入大秦,尤其是神灵宗教方面,譬如孔雀国的耆那教、佛教、婆罗门教,该怎样防范,使大秦不被影响?”
“其等见大秦技艺更优良先进,必会生学习之意,若直接学,学不到,定会以各种手段学习,大秦要如何防止技术外泄?”
“这些虽未直接从军事上威胁大秦到安危,但同样和大秦的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外邦宗教流入会改变大秦百姓的思想观念,大秦技术外泄会使外邦实力增强,使其等对大秦的威胁增加。”
始皇、王绾等人都在思索,李念未停,继续道:“再是经济方面,大秦朝国际性强国变化,与诸国贸易往来频繁,也将对大秦原本的经济结构、税赋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譬如贩卖到大秦的牲畜变多,将使大秦境内的肉食价格下降,受此影响,大秦百姓蓄养的牲畜还能卖得出去?即使仍卖得出去,能卖到他们想要的价钱?”
“经过异邦牲畜的冲击,还会有那么多的大秦百姓愿意蓄养牲畜?”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显的:异邦卖过来的牛羊如此便宜,那还养个什么?
养了也无利可图,不如直接从外邦买,又便宜又好!
短时间内,看起来这种“自己养不如从外邦买”的方法更好,可从长远看,这会打击到大秦的牲畜养殖。
万一某天,外邦不把牲畜卖给大秦,大秦将会被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