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帝秦设计师 > 第204章 李治死,武媚称制

第204章 李治死,武媚称制

第204章 李治死,武媚称制 (第1/2页)

李念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回答,他道:“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对大唐而言,那片地区远离大唐核心统治区,为蛮夷之地,控制那里的收获不及付出,属于拿到手的好处不多,反还要往里贴;”
  
  “二是大唐还有其他敌人,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这些敌人上,像当时吐蕃对大唐也有威胁,且比新罗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加上新罗王遣使入朝谢罪,并进贡大量贡品,给了大唐面子和台阶,大唐便顺水推舟承认了新罗‘多取百济地,遂抵高丽南境’的事实,失去了对那片地区的控制权。”
  
  听到吐蕃对大唐有威胁,王绾正色道:“这些异族纵使能安分一时,也难安分一世,我大秦必不能学大唐,不能做那资敌之举!”
  
  这是在说大唐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给吐蕃带去了大量的大唐先进工艺,以及大唐允许松赞干布派人留学一事。
  
  这些对吐蕃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让吐蕃变得更有实力再和大唐相争。
  
  这不是资敌,又是什么?
  
  王翦又问道:“大唐的敌人还有很多?”
  
  李念道:“不算多,也不算少。李治在位前期,其很有作为,大唐的敌人几乎都被平定,可等李治在位中后期时,敌人又多了起来,某些本可化解的敌人甚至还是李治和大唐亲手作出来的。”
  
  “像东突厥,永徽元年时,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然而等到开耀元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兵侵寇大唐边境。”
  
  “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曹怀舜、李文暕为副将,率兵讨伐,但唐军被击败,曹怀舜等都差点回不去,是用金帛贿赂了阿史那伏念,与之谈和,才得以回朝。”
  
  “后来,裴行俭用反间计让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相互猜忌,两人最终一同向裴行俭请罪,而裴行俭也许诺阿史那伏念,保其不死,突厥再次向大唐投降。”
  
  这口锅也有太宗的一份,太宗在击败突厥后,并未对突厥实行合理的政策,致使突厥还能聚集起力量反抗大唐。
  
  始皇帝问道:“裴行俭没保住阿史那伏念?”
  
  李念点了点头:“裴行俭带着阿史那伏念回京向李治请罪,有一名叫‘裴炎’的唐臣唆使李治诛杀阿史那伏念。李治听裴炎之言,斩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于市。”
  
  虽说是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侵寇大唐边境在先,但政治不是这么玩。
  
  将阿史那伏念等人杀掉,倒是图了一时爽快,可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比爽快更大。
  
  “第二年,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后又攻妫州,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攻蔚州,杀刺史李思俭,执丰州都督崔知辩。此后,突厥连年寇边,李治只好让人镇守边疆。”
  
  这就是李治一念间杀了阿史那伏念等人带了后续反应。
  
  要是让阿史那伏念等人活着,虽说其等对大唐未必有多忠心,但他们活着,阿史那骨笃禄等人便很难上位,且不会和大唐彻底撕破脸皮,让大唐和突厥间有一定缓冲的余地。
  
  大秦现今对匈奴便是采用的这个套路,让老一辈的头曼等人活着比把他们杀了对大秦更有利。
  
  因为这帮人没雄心壮志,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仅能堵住匈奴那些有识之士的上升渠道,还能代替大秦吸引匈奴人的怒火,给匈奴制造高压环境,让匈奴人心向大秦。
  
  所以,头曼等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活得健康。
  
  反观李治将阿史那伏念等人杀了,不仅没法压住其他突厥豪杰,还会让突厥人再难相信大唐,在北边制造出一个需长久镇守的麻烦。
  
  “在西域也发生过相仿之事,致使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反叛,虽在后来,阿史那都支被裴行俭平定,但这场变故中,大唐放弃了原先的安西四镇,并移安西都护府于西州,重设新的安西四镇。”
  
  尽管重设了,但新的和旧的能一样,疆土所在也不同了。
  
  李念继续道:“大唐疆土的确在李治在位期间到达最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北海,南至越南横山。但李治并未能将这么庞大的疆域维持住!”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李治,要维持这等庞大的疆域,若不能从这些地方获得补充,那对大唐本身会是极大的消耗。这也是一些王朝不愿向外扩张的主要原因,即使打下某片土地,也只是草草管辖!”
  
  收获不如付出,吃饱了才往这些偏远地区投入人力物力,还不如守好中原神州之地。
  
  李念继续道:“除了对外有功有过外,李治对内也是一样,早年时不说英明神武,也是一位颇有才略的能为之君,否则即使有太宗所留遗产,又怎会有‘永徽之治’?”
  
  “可等铲除元老之臣后,李治便开始独断专行,做了不少祸害大唐之举:他拒谏饰非,使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同时大兴土木,像李弘死后,他给李弘修建恭陵,史载:‘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其泰山封禅后,受武媚撺掇,还想遍封五岳,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劝谏李治:‘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
  
  “然而,李治听了却不纳。史称李治‘前贤为,后愚废’,相当准确!”
  
  “李治并非一个愚笨的皇帝,其知晓如何能将国家治好,但要看他是否愿意。李治在位时,已给大唐留下了不少问题,并非武媚称帝后才有,但有些人将问题全给扣在了武媚头上。”
  
  “像大唐疆土缩减,李治时便已显现,在武媚时变得更严重,武媚没能阻止确实有过,但不能说问题全在武媚,李治清白无过。”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当晚,李治驾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后世又称唐高宗李治。”
  
  “李治去世后,其子李显即位,但李显即位才五十五天,便被武媚给废去,因为李显重用他的皇后韦后亲戚,甚至还放言说可以把天下都交给韦后之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