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太宗报仇,三年不晚 (第2/2页)
“再败之后,颉利自觉不是大唐对手,便派执失思力为使到长安向太宗请降,实则是想等到草青马肥时逃亡到漠北。”
听到颉利的谋划,众人有种耳熟的感觉,这种浅显的计谋好像在哪听过?
很快,他们便想起来了,可不就是高句丽应付杨广那套:你要打赢我的时候,我就向你投降,然后拖时间,等元气恢复后,又继续跟你打,来回折腾。
就像星爷《九品芝麻官》里那个贱人状师一样。
李念笑道:“颉利此计与高句丽应付杨广之法颇为相似,太宗在初时也为颉利蒙蔽,听闻颉利要投降后,太宗大喜,遣鸿胪卿唐俭等人慰抚之,又诏李靖带兵迎接颉利。”
“但此计被李靖和李勣识破,决定不奉太宗之命,必须将颉利彻底击败。当时唐俭等人还在颉利那里,当张公谨问道:‘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李靖说出了一句话:‘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
王翦、王贲现今也已知晓韩信在后世历史上的地位,他收的那位弟子竟是大汉的领兵大将,有“兵仙”之称的人物。
“从这也能看出太宗和杨广的不同处,太宗是顶尖的将领,亲身带兵征战过,知晓战场情势瞬息万变,所以并未像杨广那般给隋军诸将定下死命令,反而使领兵之将有临机决断之权。”
如果颉利面对的是杨广和隋军诸将,他的谋划说不定就成了。
毕竟广神打仗为面子,不是为实际好处,你口头服个软,卖广神一个面子,广神也就不难为你了。
然而颉利遇到的是二凤和其麾下名将。
李念又道:“李靖和李勣下令趁夜发兵,此时的颉利看到太宗派来的唐俭等人,还十分欣喜,觉得他的谋划妥了,孰不知唐军已经到来。”
“在此战中,又一大唐名将登场,其名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离颉利牙帐七里,颉利等人才发觉,可惜为时已晚。”
“苏定方率军突袭,杀死几十上百突厥军,随后更多唐军到来,突厥军彻底溃败,唐军斩首万余,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擒颉利子迭罗施。”
“颉利在此战中依旧逃脱,率众想从阴山北至大漠,却在碛口被李勣阻拦。不久,颉利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送到长安,东突厥从此灭亡,太宗在‘渭水之盟’受到的耻辱也就此洗刷。”
李念笑道:“太宗在见到颉利后,并未杀他,反而还将其家人返还,并让其在大唐住下,但不死也是有代价的。”
“据史载,贞观八年,太宗在未央宫举行国宴,令颉利当众跳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即兴写诗。
“史曰:‘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始皇帝等听后只有一个感觉:这大唐太宗真会玩,让一位可汗给他跳舞!
但这又的确很爽,让仇人不得不卑躬屈膝,不得不奉你的命令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远比一刀直接砍了更加痛快。
始皇帝心中也生出一个想法:以后定要把大秦的一些敌人抓到咸阳,让他们也给朕起舞!
李念道:“灭掉东突厥,只是大唐对外军功的一部分,大唐兴盛时,威名播于万邦,比于大汉,也毫不逊色。败吐谷浑、伐高昌、灭薛延陀、征高句丽……”
“虽然太宗没能灭掉高句丽,但也取得不小的战果,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缴获了许多物资,相比于损失,战果更大,为之后高宗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太宗打高句丽的策略是对的,高句丽不弱,想一口气将之灭掉并不容易,可先消耗其实力,等其日渐衰弱再灭。
因为相比于大唐,高句丽在人口和疆域上远远不及,恢复能力自然也不如大唐,持续消耗,大唐能耗得起,高句丽却不行。
反倒是如果像杨广那般,以举国之力征战高句丽才不妥,打赢了还好,打不赢则祸患实大。
二凤当是想到了杨广的经历,才明智地选择了这种策略,虽无法立即便让高句丽覆灭,但胜在稳妥,且一定能成!
“贞观二十一年,被大唐打得受不了的高句丽王,遣其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杨广要是听到高句丽王遣其子入长安向二凤谢罪,恐怕能羡慕得哭出来。
他打高句丽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高句丽王能听他的话,征其入朝时便乖乖地来,就算高句丽王本人不来,派个王子过来也行,至少给他个面子。
可高句丽王却是阴险狡诈之徒,明明说好了投降听话,等他撤军后,却翻脸不认账,让他丢了颜面。
“说来,关于太宗和高句丽间的关系,后世那片地区的人在著说历史时,将大唐记述为惨败于高句丽,连太宗都在征伐高句丽时被射瞎了一只眼。也不知他们记说这种瞎编的历史有何意义?”
蒙恬笑道:“也许是记述祖先荣光,能让其等与有荣焉!”
然而李念下一句话便将蒙恬给整不会了:“可是高句丽人并非后世那片地区人的祖先,高句丽人其实是欺辱他们祖先的人!”
那这帮人好像确实有些大病,记述虚假的历史就不说了,记述夸耀的对象还不是他们真的祖先,反倒是欺辱他们祖先之人,那这帮人在高兴个什么劲儿?
王绾一语道破真相:“此国之民定是祖先无荣光,因而只好借认他人祖先之功,引以为其等祖上之荣耀。此国之民必定极为自卑,同时又自大自负!”
李念点头笑道:“此国之况确如王相所言,因其自卑自负,彼辈在后世闹出了诸多笑话,如其等盗窃我华夏文化,明明是我华夏文化风俗,却被抢说是其等之物,我华夏诸多名人也为之所抢。”
“诗仙李白是他们国家的人,明洪武是,孔子是,屈原也是……”
听到李念的话,始皇帝等不由露出嫌弃的神色。
这什么奇葩鸟国?
前两个就不说了,不太熟,可孔仲尼和屈原,一个是鲁国人,一个是楚国人。
这国家的人得自卑成啥样,才连别国的历史名人也想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