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临安不夜侯 > 第783章 升帐点兵

第783章 升帐点兵

第783章 升帐点兵 (第1/2页)

吴璘抬舆出征,兵锋直指临洮府。
  
  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攻占临洮府城,再以此为跳板,兵分两路,分别攻击兰州和西宁州。
  
  由此打开西夏的大门。
  
  西军本就是因为西夏的存在应运而生的。
  
  它从诞生那一天起,使命就是针对西夏。
  
  所以,多年以来,西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术战法,完全适应西夏军的战术战法。
  
  历史上,西军对西夏作战,基本上是占上风的。
  
  几次西征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多出在冗滥的官僚机制造成的高层指挥失误,以及后勤辎重方面的问题。
  
  反倒是和金军作战时,一向强大的西军鲜少取得辉煌战绩。
  
  靖康之变前后,一贯与西夏军交战的西军,开始参与对金作战,重大战役如太原之战、富平之战等,战果几乎是一边倒-——失败。
  
  西军将门之后的刘光世、种师道等,都是当世名将,但是在面对女真人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好的战绩。
  
  在面对女真人的时候,不落下风甚而常常胜出的反倒是岳飞、韩世忠等年轻将领。
  
  他们既没有祖传的已经是完全适应西夏的西军战术战法,其部下也不是西军主力。
  
  因此一来,反而在对金作战时,打的有声有色。
  
  究其原因,战术风格的适应性是最关键的因素。
  
  冷兵器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部队的作战风格相差极大。
  
  大宋西军非常熟悉和适应西夏、吐蕃的战术战法,但这一套成熟的战术在面对女真骑兵的时候就完全不适用了。
  
  西夏人的骑射水平,比起契丹人、女真人都要差的多。
  
  他们更擅长在平原地带使用身高马大冲刺迅猛的党项马进行冲锋作战。
  
  西夏人的铠甲普遍使用了冷锻技术,所以能在五十步左右,依旧有效抵挡宋军弩箭的射击。
  
  如此一来,西夏骑兵经常借助重甲刺斫不入的优势进行冲锋作战。
  
  在平原地区,西夏军用重骑兵“铁鹞子”开道,在山地则是用重步兵“步跋子”。
  
  他们利用对西夏复杂地形的熟悉,诱敌入围,以重骑重步破阵,再用步兵扩大战果。
  
  而西军在和西夏兵长期作战的磨合中,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
  
  西军以骑兵遮断西夏兵的步骑协同战术,再发挥己军的战斗优势消灭西夏军。
  
  西夏的重骑兵和重步兵来上两回猛烈无比的冲锋就要休息,所以只要能有效破解他们的重步、重骑优势,接下来的战斗就很容易占据上风。
  
  而女真骑兵虽然也以重骑兵闻名天下,但其兵种构成和西夏兵完全不同。
  
  女真骑兵每五十个人为一小队,每一小队中的骑兵,只有二十名重骑,其余三十人全是轻骑兵。
  
  他们以重骑冲锋破阵,随之而来的就是轻骑兵近距离骑射,然后就是冲到近前,抡起狼牙棒肉搏。
  
  而与之相对的宋军骑兵,在训练时九成的精力都用在骑射上了。
  
  史载:“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
  
  所以,一旦近战,大宋骑兵就是脆皮。
  
  后来吃亏吃多了,吴家兄弟和韩世忠等将领,才摸索出一些适应女真骑兵的打法。
  
  可惜还没等这套新的战术战法完善成熟起来,大宋朝廷就向金国乞和称臣了。
  
  自从绍兴和议签订,西军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这套新的战术战法也就失去了继续进化的可能。
  
  如今,西军找上的还是老对手西夏,双方是彼此知根知底的老冤家。
  
  吴璘不仅兵法韬略十分高明,如今面对的又是他极为适应打法的西夏兵。
  
  此前,川峡地区又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充足战备,因而吴璘初战即告捷。
  
  他兵分三路,节节进逼,临洮府城即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西夏皇帝李仁孝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和国相任得敬勾心斗角了,他急忙调兵遣将,抵御外敌。
  
  匆匆返回西夏的拓跋黑衣,也被他任命为一方统兵大将,终于圆了寇黑衣的将军梦。
  
  ……
  
  吴璘兵进西夏的时候,杨沅就亲率一支人马,将行辕前移,驻扎到了大散关。
  
  从川峡地区到关中地区,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秦岭。
  
  大散关是这崇山峻岭间,一条不用攀爬翻越的要道。
  
  大散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两侧有崖壁对峙,诸峰峥嵘,南北深谷陡峭,号称“一线天”。
  
  幸好,当年吴家兄弟富平之战惨败,退守川峡时不接受部下在川峡设防的建议,死战力保,保住了这处兵家要地。
  
  所以,它一直掌握在宋国手中。
  
  否则,杨沅如果想兵进关中,就要拿下大散关,那势必还要付出巨大代价。
  
  杨沅把行辕设立在大散关后,便停兵于此,休整军队,等候其他各路兵马赶来汇合了。
  
  在这里,他可以西望吴家军之背项,北抵宝鸡(陈仓)之金军,以待机会。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晨雾袅袅,杨沅徘徊在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的大散关上,信口吟咏起了曹操的《晨上散关山》。
  
  这里是古今数千年间,多少豪杰风流人物留下了足迹的所在。
  
  一时间,杨沅立于关上,颇有一种混淆了时空的感慨。
  
  驻守大散关的守将是一位统领,名叫唐显。
  
  唐显是个喜欢卖弄风雅的大老祖,他不知道杨沅所吟诗句的出处,但他牢牢记住了一句“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回去军营之后,他就喊来了自己的书记官,向他请教。
  
  书记官一听,便抚须笑道:“这两句,出自《秋胡行·晨上散关山》,乃东汉年间曹操所作。
  
  这《秋胡行》啊,原是乐府题,讲的是鲁国男子秋胡戏妻的故事,不过曹孟德只是借用了《秋胡行》的乐调,其词……”
  
  唐显眨巴眨巴眼睛,截口问道:“你说曹孟德?可就是那位好人妻的曹阿蛮?”
  
  杨洗教曲大先生说的三国,如今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唐统领虽然是个大老祖,却挺喜欢听这部书的,他已经听了不止一遍了,滚瓜烂熟。
  
  书记官抚须笑道:“正是此人!”
  
  “呵呵,本将军懂了。”
  
  唐显笑了起来,那笑容多少有些暧昧。
  
  当天下午,唐显便借口有重要军机禀报,带着一个小兵鬼鬼祟祟地进了杨沅的帅帐。
  
  “抚帅,您看她。”
  
  唐显谄媚地向杨沅示意了一下,正站在沙盘前的杨沅疑惑地转过头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