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遥遥领先.jpg (第2/2页)
对方微微一笑,似乎预料到这个问题。
“协议文本确实还没最终落笔签字。”他伸手把桌上的MateSX转了半圈,让屏幕正对自己,然后解释道,“但整个R15的主体框架和核心技术规范,经过前面一年多的工作组会议和讨论,其实已经尘埃落定。”
“通信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标准的核心部分比如空口基础参数、帧结构、编码调制方案、核心网架构接口……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在最后一轮协调之前,就已经不可能再发生颠覆性的变更了。”
“否则,所有参与者的前期投入都将化为乌有,没人承受得起这个代价。”
他指了指手中的手机:
“所以,我们基于已经稳定的框架,在协议最终签署前,就开始了产品的开发……不仅是这款MateSX,包括5G基站(AAU/BBU)、核心网设备、甚至未来的物联网模组,都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或者小批量试产阶段。”
“只不过,”俞丞东摊了摊手,“基站体积庞大,核心网设备更是机房级的,实在不方便随身带来给您过目……只有这手机,能最直观地展示我们的进度。”
常浩南再次低头审视眼前的设备。
其完成度之高,确实已经具备了发售条件。
“那三星……或者苹果呢?”他带着探寻的语气问道,“他们有没有可能抢在你们前面?”
如今的常浩南确实没太多精力去关注消费电子市场的份额问题,但根据原来那条时间线的情况推测,如今恐怕已经到了三分天下的阶段。
“绝无可能。”
对方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自信,跟刚才的样子几乎判若两人:
“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的贡献度上,我们在3GPP内占据的份额最高。”
“更重要的是,菊厂是全球唯一一家,真正打通了从无线接入、传输承载、核心网到智能终端全链条的公司……标准制定、芯片设计、设备研发、终端生产,全部在我们内部闭环。这带来的协同效率,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比拟的。”
“三星虽然也有终端和网络设备,但在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上与我们相比仍有差距,内部协同也不如我们高效。”
“至于苹果,”俞丞东微微摇头“他们只有终端,网络设备甚至芯片供应都依赖外部,所以在标准制定的深度和产品开发的节奏把控上,更是天然落后一个身位。”
常浩南了然地点点头。
菊厂这种垂直整合的“端到端”能力,确实可以在通信技术代际切换的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也就是说用户很快就能真正用上5G网络了?”
他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问道。
实际在一般用户的层面,5G带来的体验提升远不如当年从2G到3G那样明显。
但在研发端,就完全是另一个场面了。
“这个么……还要取决于网络的部署速度。”
俞丞东出乎意料地没有给出明确结论。
但这种谨慎也就持续了一句话的功夫。
马上就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已经跟三大运营商紧密配合,预计年底之前,会在京、沪、广、深、杭这五座城市率先开放第一批试商用区域,覆盖一部分商圈和交通枢纽……总之,不会等太久”
“那国外的情况呢?”
常浩南好奇地追问道。
这就有点八卦的目的在里面了。
“非常积极。”俞丞东神情中透露出几分野心,“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家的运营商在和我们深入接触,其中10个,包括德国电信、沃达丰、西班牙电信、阿联酋Etisalat……都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框架协议,只剩一些供货周期之类的细节尚未确定。”
“按照他们的规划,到明年底,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中东、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都将启动小范围的5G试点……其中一些激进的市场,比如中东的土豪运营商,甚至可能直接部署城市级别的连续覆盖网络。”
话题至此,常浩南已经明白。
对方此行,应该就是来摸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