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一束光的方向 (第2/2页)
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
所以条件并不难达成。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众人跟上思路:“幸运的是,对于描述光学系统偏振特性的琼斯矩阵,只要系统本身没有导致信息完全丢失的奇异点,它就满足这个非奇异条件。因此,这种分解是可行的,并且是唯一的……”
“……”
激光笔的光点在公式的关键部分不断跳跃。
最终指向了位于屏幕左下角的结论:
“分解的结果,可以清晰地指向五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独立参数!”
常浩南的语气中带着十分的笃定。
“第一项,透射系数:描述光通过系统后的整体强度衰减或增益。”
“第二项,波前相位:即传统的波前像差,影响成像位置和清晰度。”
“第三项,振幅极化:描述光波电场矢量在特定方向上的强度分布变化……”
“……”
尽管他已经刻意放慢了速度,但大部分人还是只在一开始能够跟上进度。
当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多数人的眼神已经开始变得澄澈。
到最后,就只有张汝宁一人还在低头跟着演算。
他并没有理论级别的数学功底,要想从头开始完成推导肯定不行,但足够验证这个流程是否正确。
“好像……”
“确实!”张汝宁猛地抬起头,“八个复数系数被归类成五个,不光简化了结构,还分别赋予了对应的物理意义……”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中间具体是怎么个过程,但既然两位大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那说明屏幕上面的结论应该是没错。
“那这样一来……”何修军的眼神逐渐亮起,“物镜组的设计,是不是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靠经验估算,再带入不断试错迭代的办法了?”
“嗯……至少偏振像差的控制这块可以直接计算出来,能省不少功夫……”张汝宁略微抬头,在脑海里盘算了一下,“设计周期大概能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或许三分之一左右!”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设计效率的飞跃。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甚至忘掉了刚才自己关注的部分。
但常浩南可没忘。
“不只是效率的问题。”常浩南脸上露出一丝更深远的笑意,“在物理上,精确描述,一般可以等同于精确控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操控光的偏振形态。”
下面的一众人这会儿还在回味刚才接受的信息量,反应比平时慢了半拍。
直到大概两个呼吸过后,才有人接上常浩南的思路:“所以常院士您刚才说的复杂偏振是指……”
“传统的偏振控制,为了简化问题和兼容性,往往只利用光偏振态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信息。”
常浩南解释道:
“而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全新的多极光源,并且,不再局限于简单的X向或Y向偏振,而是采用环形切向偏振!”
说着,他拿起触控笔,在屏幕上画了个示意图。
“在这种模式下,光波的电场矢量方向,会围绕光轴呈环形分布,因此它携带的信息模式,与传统线性偏振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看向张汝宁和何修军:“想象一下,在光刻曝光过程中,每一束光,其偏振态都承载着独特的、经过精密设计的信息,利用切向偏振的特性,结合多极光源的灵活性和新理论的精确操控能力……”
常浩南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
“我们有可能,将光信号在曝光过程中能够携带和传递的有效信息量,提升整整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