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章 还是要准备一下 (第1/2页)
当吴明翰在餐厅门口找到周学时,后者正在和几位产业伙伴低声交谈。
他耐心等到谈话告一段落,才上前几步,压低声音,简单说明了常浩南的参观请求。
周学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愕,随即恢复常态。
他示意吴明翰稍等,转身与几位伙伴简短致歉后,便带着吴明翰走向一处更安静的角落。
“常院士要来看生产线?”周学确认道,语气中带着慎重。
“是,就在未来几天内,越快越好。”吴明翰点头,“他强调了想看到‘最真实’的状态,不是走马观花。”
末了,又带着一丝歉意补充:
“情况太突然,常院士就在眼前问,所以我就直接应下来了。”
吴明翰能在去年通过院士评选,华芯国际在里面出了不小的力气。
所以该客气的时候还是得客气一下。
“你答应得对。”
周学几乎不假思索地摆了摆手:
“常院士在工建委体系内…分量很重。”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当年国防科工委改制重组,某种意义上就是围绕着整合他和他所代表的前沿科技力量进行的……这样一号人物没谁得罪得起,他提要求,我们不可能拒绝。”
随后左右踱了两步,又抬头看向吴明翰:“只是,产线毕竟是核心中的核心,流程和安全规范不能破例……常院士明确随行人员了吗?”
“听他的意思,应该只有他自己……”吴明翰回忆道,“当然应该还包括必要的警卫之类,但总之规模不会大。”
“嗯。”周学迅速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下,“另外,他有没有透露什么?比如,为什么突然对制造环节这么感兴趣?这似乎偏离了他一贯的研究领域。”
吴明翰思索着:“他提到火炬集团和火炬-C.B.法拉利在布局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需要高规格芯片供应……但这肯定是个托词。”
周学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但从业多年总归有点基本认知,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对方的判断。
“非要说的话……”吴明翰微微皱眉,“可能是火炬实验室在某种关键材料上取得了突破,而这种材料与我们半导体制造,特别是光刻环节,存在潜在关联。”
“材料?”周学笔锋顿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觉得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这想象空间可太大了……”吴明翰撇了撇嘴“可能是光刻胶,可能是掩模版材料……但没有具体信息,这些都是瞎猜。”
周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合上本子:
“明白了。你先回去,这事我来处理,尽快给你答复。”
送走吴明翰,周学看了眼餐厅的牌子,突然变得毫无胃口。
他转身快步,回到自己的酒店房间。
关门、上锁,打开笔记本电脑,一气呵成。
很快,便发起了一场临时的核心层视频会议。
屏幕上,董事长徐志坚、CEO赵俊华以及另外两名关键董事的头像陆续亮起。
还有两位在出差途中,实在无法参会。
好在人数已经过了决策所需的三分之二门槛,而且关键角色都在。
周学直切主题。
“……工建委总顾问、航空动力集团的常浩南院士,刚刚通过吴明翰院士提出,希望近期参观我们津门基地的生产线……”
他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把刚才吴明翰汇报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吴院士已经代表公司口头同意,并表示常院士希望看到最真实的生产状况,而非表演,考虑到常院士的身份特殊,且要求突然,我需提请各位紧急审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