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谋国谋家 (第1/2页)
六月中的晋阳,虽在酷暑,但赵基依旧觉得气候宜人。
只要终日懒洋洋躺着,天气热一点,又算的了什么?
与往日一样,大清晨天气还算凉爽时赵基处理了各项军务文书。
午休时就躺在水池边的凉亭内,远处水车提水,这些新鲜、清凉的晋水就顺着竹筒水渠流入大司马幕府。
部分作为生活用水,部分就用竹筒架设引流,降在赵基所在凉亭。
亭外是晴空烈日,亭内气温清凉,望向亭外时是一道朦胧珠帘水幕。
赵基仰躺着,他有意安排之下,今日甄宓与吕绮一起陪伴他。
没有什么害羞躲闪,一切就那么发生了。
给赵基的感觉,有一点像给针穿线……没什么太大期待,费一些心思就给穿进去了。
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后,彼此之间的生疏感也荡然无存。
可能是吕布从朝中急流勇退,吕绮整个人也开朗起来,不再畏惧甄宓,在甄宓这样世家女面前也没了此前那种自卑。
流水凉亭之中,她时不时起身去给赵基搬来积存的公文档案。
晋阳已经公文纸张化,一盘公文足够赵基阅读许久。
而甄宓则乖巧研墨,侍候赵基做一些笔记。
对于她们两个,赵基不会表现出太明显的喜爱态度。
到了如今的地步,要克制自己的喜恶。
喜欢什么,厌恶什么,都会引发一些不好的事情。
吕绮、甄宓也沉浸在这种安宁、惬意的新生活中,可赵基一直紧绷着神经,时刻关注着朝中、河北的变故。
一阵清脆脚步声传来,杜氏撑着伞,脚踩屐履进入凉亭:“夫君,西阁急递。”
赵基伸手夹住她递来的纸张,垂头一看,顿时心中那点兴致立刻就没了:“准备车驾,今晚我去见一见军师。”
杜氏却开口:“赵公心念朝廷兴复,自大将军入屯雒中以来,赵公突然患病……或许有诈。”
她口中的赵公,就是年已九旬的军师赵岐。
“能有什么诈?”
赵基语气无奈,转身望着凉亭水幕珠帘:“军师接受不了这样剧烈的形势变化,也不至于阴谋害我。”
党锢之际,赵岐满门遇害,就逃出他与侄儿赵戬。
自己这支赵氏篡汉不篡汉,这对赵岐来说有什么意义?
再说了,自己这也不叫篡,这分明是抢!
这段时间躲避暑气的修养,其实也是给上下官吏一个适应的过程,是重新凝结共识的关键时刻。
赵岐的生病,属于赵基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杜氏也不好再劝什么,她少女时选入宫廷,恰逢雒都政变,听闻、也见识了太多的诡诈。
当即也就告退,作为赵基身边唯一的女官,她管理着大小女仆、婢女,虽无侧室、妾室之名分,可却当着掌握内室人事的大权。
杜氏不做犹豫,立刻就去传达赵基的命令。
当夜,前军师府邸。
赵戬引着赵基入内,后园偏厅病榻之上,赵岐瘦的皮包骨头,仰躺在榻上。
赵基见他多少还是有些元气的,现在气色不好,大概率是心气不好,绝食饿的。
“军师?”
赵岐身体虚弱,闻言抬眉睁眼看赵基:“大司马怎么来了?”
“听闻军师偶有小恙,特来探望。”
赵基上前半步,坐在赵戬搬来的矮凳上。
赵岐闻言长叹:“今朝廷无德,天子无所举动,可知秉性凉薄,非是仁厚之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