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切割分家 (第1/2页)
调动数万大军作战,难度与最初讨白波贼时堪称天差地别。
自五月下旬各军聚集晋阳开始操训以来,其他方面也在进行战备工作。
从后勤规划、提前储备之外,还要根据重新统计的版籍征召秋收后的丁壮,以协助粮秣转运;并还要选拔后备兵源,以供前线补充。
对上党、赵国、常山、巨鹿的调查也不能停歇,除了派人侦查外,主要是征辟郡国之士入朝,这些人自然会带来当地的情报,还能充为向导,发展内应。
借助这些人的力量就要付出代价,赵基不想付出这个代价。
从他入晋阳以来,就不曾离开一步,只是与安邑、中都方面维持书信联系。
表达出了明显的抗拒情绪,可这些旧日公卿反倒似乎很怀念他,表现的很乖,对赵基的各种指令都很配合。
以至于赵基都快形成一种依赖感,有些舍不得送朝廷返回雒都。
这日赵基收到一份奇怪的书信,来自他的好姐姐赵贵妃。
这位混社会、逢场作戏认下的好姐姐突然来信,说是西河郡守刘玄遣使进贡,往平阳行宫送了许多西河葡萄。想要赵基安排一套酒具,要酿葡萄酒。
又不是甜米酒这种酿造期短的酒,赵基想了想,就写了一封回信。
想了想,就将众多书吏中不起眼的诸葛瑾喊进来,说:“赵贵妃欲酿葡萄酒,子瑜持我手令去各仓检查,找一套精良的酒具。然后来找我,持我书信护送酒具去平阳。”
诸葛瑾也疑惑,现在部分军队已经做好南下的准备,但还是拱手:“喏。”
赵基说话间,就快速在一枚竹简上书写命令,这种竹简更宽一些,如似木牍、长竹板。
目送诸葛瑾离去,赵基又翻阅其他书信。
此前已经对诸葛玄下达了征辟,征入朝中拜为议郎。
议郎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诸葛玄快一些抵达,那赵彦就有更多操作余地,快速将诸葛玄推到高位。
赵基独自思索良久,烧掉刚写给赵贵妃的信,重新写信。
他准备扣留……邀请天子一起征伐高干;而聚集于中都大营,规模膨胀的朝廷百官跟随张杨先行南下,去平阳尧帝陵庙行祭拜之事。
这份信上,他希望皇后可以代表帝室,携公卿百官祭祀尧帝。
反正殊途同归,从太原进攻上党,有两条可供军队通行的道路。
一条路是晋阳东边的榆次,这里向东连接井陉,也有一条向南直通上党谷地的道路;另一条从祁县出发。
河东这边从北绛、翼城走轵关陉,也会借道上党郡最南的高都县。
也就说,进攻上党,他有三条路可走。
而现在有一种呼声,那就是讨伐上党时,天子、朝廷从祁县出发,入上党后再南下,途径河内后回雒都。
不是缺公卿百官这点饭吃,赵基纯粹嫌弃公卿随军会引发意外变故。
把天子与公卿分开,都会老实很多。
主意落定,他不再迟疑,立刻向张杨、张燕写信。
打上党,自始至终他就没想过动用全力。
主要大军还是留在晋阳,当压舱石。
除非袁绍全力压上,准备跟他在上党决战,那就有序增兵,打一场防守反击。
自己不需要与袁绍太过拼命,张燕黑山军为了打回家乡,自会跟冀州兵亡命喋血;公孙瓒也不会老实待在后方。
天子、朝廷下达的讨伐令……对袁绍、河北人的威慑也就那么回事。
这帮人如果真吃这一套,也不会成为讨董的主力。
赵基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这一开始反而不敢大力出击。
就在这平静之中,以晋阳为核心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
当夜,他的公文送到中都大营。
公卿队伍里已经多出一个少府孔融,他也是刚来不久。
就见杨琦将赵基公文木牍砸在桌上,恨声:“小儿狂妄,无视朝廷安危!”
司空张喜拿起木牍扫一眼,转手给赵温:“他在晋阳练兵近五十日,袁绍又不肯顺从朝廷节度,双方交兵实属情理之中。”
公卿传阅,杨彪做出判断:“这肯定不是赵元明本意。”
赵基要跟朝廷切割,他们肯定舍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