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躺平的生活(上) (第2/2页)
六月下旬的时候,邵勋在丽春台接见了楚王府文学郦怀。
「昔年王府动荡,辞官者不在少数,卿仍不离不弃,何也?」邵勋手里掂着一枚果子,缓缓出声问道。
「忠臣不事二主。」郦怀答道。
邵勋沉吟片刻,道:「姑且算是这个理由吧。」
说完,他转身坐了下来,道:「说吧,何事?」
「大王前阵子自键为南下,遍历诸郡。其间颇多阳奉阴违者,故请益兵二千。」郦怀侃侃而谈:「蛮人素来畏威而不怀德,不行天诛之事,恐难服从。」
邵勋先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问道:「吾儿将这些兵士安顿于何处?可是万寿县(今瓮安附近)?」
「暂未至万寿。」郦怀答道:「正打算于三谈之地找寻田土,分给兵士。但土地不相连,恐要用些手段。」
所谓「三谈之地」,指的是谈指、谈乐、广谈三县。其中,谈指、广谈前代就有,分别位于今罗甸、紫云、册亨一线,以及贵阳、安顺、普定,县域面积都比较大。
谈乐县是大梁朝新设的,大致位于今镇宁及六盘水部分地区。
而群郡的治所又在东面的万寿(瓮安),管理起来委实不便。
邵勋听闻之后,暗道灌郎也不是没有眼光。修路间隙,竟然注意到了三谈之地一一其实还有一个夹在中间的夜郎县(今关岭、普安一带)一一看来他把握到了的关键所在。
「两千兵而已,不难招募。」邵勋说道:「修路之时,蛮可算恭顺?」
「还算恭顺,当地蛮丁多服诸葛武侯。」郦怀回道:「甚至有那愚味之辈,还问武侯是否健在。」
说到这里,他有些晞嘘。
这么多年过去了,毅然决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诸葛亮的大名依旧在土人中间传唱着一一当然,还有东路军统帅马忠的名讳。
这个遗泽,还能吃多久呢一一和西域一样,曾经被驯养的野兽一步步划向重新野化的深渊。
「好,朕同意了。钱粮器械由兵部、少府出,人员你等自行招募。」邵勋说道:「务必要小心啊。」
「遵命。」郦怀大喜。
邵勋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问道:「卿至朱提、样啊,可能适应?」
郦怀想了想,道:「臣至啊时,初还好,并无异状。可有一日却突然病倒,躺了好几天才好转过来。」郦怀说道:「后至三谈巡视,但见高处天气凉爽,住着颇为舒服。唯春日早晚有些阴冷,需得点火盆驱寒。」
他没敢说楚王其实也病过一次。南下以来似乎铆着一股劲的他终于也坚持不住,浑身无力,额头发烫,两天后才稍稍恢复。
北人去那边,真是拿命拼。以后若正式封建了,一定得将王都建于相对凉爽的高处,不然真的难受。
「卿也不容易。」邵勋感慨了一声,道:「就这么办吧。让我儿勿要多想,把路修好了,把威望建立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郦怀应了声是。
片刻之后,见邵勋没话说了,便告辞离去。
邵勋坐回案几后,将郦怀的奏疏抽了出来,再度看了一遍。
四位平章政事都已经附上批注,基本一致通过,但态度又有微妙的差异。
梁芬建议「就地募勇」,即于柯境内招募熟习水土之夷汉壮勇,其粮饷由益州支给。
王雀儿认为可招募府兵余丁,并增拨钱帛、农具、医药,助楚王抚慰夷夏。
温娇认为可赐少府园户两千,「令其携家卷徙群柯屯成,既可充亲卫,亦实边睡。」
王丰觉得可以囚犯充军,举家发往柯,同时「遣良吏、输盐铁、通互市,结好谢、赵诸姓,
夷夏归心,何忧不治?」
基本上都代表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但最终决定还得邵勋来下。
邵勋没有犹豫,他的办法是多管齐下,即府兵余丁、禁军子弟、少府园户、三巴蛮兵乃至柯土人都是可以招募的对象,以两千为限额,完成便是了。
反正蜀中的钱粮是真的很难用到外地,路上耗费极大。考虑到自李成灭亡之后,蜀地已经承平很多年了,税粮堆积如山一一至少账面上是这样没错一一不用在此处等着发霉变烂呢?
钱粮没有问题,真正花费时日和精力的是募兵。
若是唐代就好了,武夫们只要给钱粮赏赐,哪都去。黔中道就被河南蔡州兵控制,人家根本不觉得远。
可惜这会的风气不一样。
邵勋叹了口气,合上奏疏后置于一边,待会自有官员取走送往中书,然后给郦怀一个临时使职,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募兵。
做完这一切后,他离开了丽春台,自往翠微堂而去。